第一次远行—内蒙古。
"宽广无际的大草原,马儿在草原上奔腾,牛羊在草原上吃草。偶尔抬头还会有几片云朵从头顶飘过。那里的牧民们还会在美丽的蒙古包里生活,偶尔会出来看一看牛羊,散散步,亦或是骑上马儿在草原跑上几圈,亦或是坐在蒙古包里和朋友温几杯小酒,喝一些牛羊的纯纯的天然的奶。"这是我对蒙古的美好印象与幻想。
没去过,所以期待;没经历过,所以刺激。
更是因为我是要去内蒙古做暑假工—摘黄花。想到既可以欣赏蒙古美丽的风景又可以获得薪酬的时候在大巴车里做了一天一夜的劳累荡然无存。
然而当我真正到达目的地的时候心里真的是一片茫然。
满无边际的沙土地,也会有一片土地上种植着与世无争的玉米。偶尔也会有有一片片小小的凸起的山丘上羊群在咩咩地叫着,是在欢迎我们吗?在家乡不起眼的草麻黄倔强的在这里成为了防风固沙或制作珍贵药材的保护植物。
哦,对了,在那里还有一排破旧的不是房子的房子,里面是一列列只有在中学宿舍才有的上下床,嗯,不同的是,这里的床还会发出吱吱的响声。一群"来体验农家艰苦生活"的女大学生在这大通铺里面住着,这也没多大事。嗯,无非也就是没有隐私,在房间里"热闹"了一点,时常会有苍蝇来给你solo几句,还有随处可见黄沙,要不怎么证明你是在干遥远的内蒙古边界做农活呢!
住宿条件这么艰苦就更不用说工作内容了。我印象最清楚的就是今天的工作了。凌晨四点起床,来不及喝完一碗连面粉都舍不得多放的面汤就要去一望无际的菜地去采摘黄花菜。摘的不好会被怼,摘的慢会被怼,这里还会有无情的太阳时刻在惩罚你,反正我的本来就发黑的肤色已经有加黑了几度了(在这里声明本人是大二小姐姐一枚,同学皆以为除了肤色以外是个标致的人儿没错了)腰上系上一个用绳子捆绑的带子在菜地里一趟一趟的来回走着,把合适的黄花菜放进袋子里。拿不动的时候就跑去地头称一下几斤几两。过了几个小时,你的腰会被装着黄花的绳子勒的难受至极,腿也会又酸又痛,更为可悲的是,你会觉得说话都是一种奢侈,因为那是真的在浪费用来止渴的口水。然后直至所有人把整个菜地摘完为止。大概也就是下午两点左右才回去吃的中午饭吧……
不是我自己,是所有和我一起工作的劳动人们。一群又一群大学生,还有几个中学生和大叔大妈们。
是的,主要劳工是当代大学生。
我不知道他们为什么会选择这个地方,然后为什么坚持承受这里的艰苦条件而不返程—因为这里来了一波又一波的大学生甚至是还没在这里呆上三五分钟就原路返回的。
是啊!我也在问我自己:是什么让你承受这里的艰苦条件而不回家的。我是受的起这里吃不好,睡不好,还是受得了在这异地他乡除了工作无人相陪,或是受的了这里高强度的工作内容。(ps:工资还极其低,辛勤劳累八小时甚至挣不到五十块钱)
**我什么都不能接受,但事实是我仍在坚持着。
那我坚持的意义何在呢?
我是为了赚大把大把的钱?是体验这里的艰苦生活?是感受劳动的不易?是欣赏这蔚蓝的天空与这清风?是感受异域风情?好像都不是。
那我坚持的意义何在呢?
原谅我修行低下,不能够自愈自合。可是,总得有一个强大到足够说服我的理由让我呆下去不是。我想呆下去,有人能够支持我吗?让我不至于一个人孤军奋战。
我是一名大学生,大学生在这里和农工一样起早贪黑的干农活而不是应用专业知识进行社会实践有错吗?
大学生是什么?大学生应该怎么做?我是什么时候把这个身份看得如此之重了?这不应该吗?
那你为什么要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