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这边一切都好,您不用挂念我,我们的伙食也不错,今天中午吃的……”小达在大树的阴凉下面绘声绘色地给阿花奶奶读着信,阿花奶奶则闭着眼睛听着,嘴角有时候还微微上扬。
阿花奶奶的儿子每个月六号都会给阿花奶奶往家寄一封信,跟阿花奶奶讲讲自己的事情,所以每个月六号阿花奶奶都会早早的起床站着门口等着送信的人,有时候,送信的人在路上耽搁了一些时间,阿花奶奶还会去村口等信。但是,阿花奶奶老了,看不清字了。所以,每次来信了,阿花奶奶都会高兴的像个孩子一样把信拿给小达,让小达念给奶奶听。
在很多年前,阿花奶奶还不是阿花奶奶,村里人都叫她小花。那时她刚和得贵叔结婚不久,便有了孩子。本应该是幸福日子的开始,故事却背向而行,得贵叔听说前线战况紧急,共产党急需支援,作为一名团支书,他有责任,更有义务为乡亲们做表率!回到家,得贵叔便和她商量:“阿花,国家需要我,我得上战场”。小花先是站在原地一愣,随后她转身擦干眼泪,握着得贵的手铿锵有力地说:“去吧!俺和孩子在家等你回来”。就这样,刚刚新婚不久的小花和得贵就分开了,得贵踏上了去远方的路。一开始,得贵会时不时的给小花往家里寄信和报平安,小花收到信整个人都不一样了,每次收到信都要反反复复的看好几遍,还会把所有的信都小心翼翼的收藏起来。后来,前线战况愈发紧急,得贵的信来的没有那么频繁了。有时候是隔两个月寄一次信,有的时候是半年。直到这次,小花没有收到信,等来的是得贵牺牲的消息。小花听到这个消息,当时就晕了过去,醒来以后,抱着儿子痛哭,整日里都以泪洗面。街坊邻居们每天都来安慰小花,村长给他送来了一笔抚恤金,她擦干眼泪,把钱交到村长手里,说到:“俺丈夫是为国牺牲,他是英雄,俺母子不能要国家的钱,俺们也不能给国家拖后腿,村长,这钱,俺们不能要!”几日后,小花还是像往常一样下地干活,只是,现在的小花看起来憔悴了些许。在阳光的照耀下,小花头上蹿出来的白头发好像更明显了。就这样,小花一个人省吃俭用的供着儿子上学。
“呦,二柱回来了,你娘在村东头地里干活呢”,邻居桂芳大婶说。二柱笑了笑说:“行,知道了,婶儿”。说着,就往村东头地里去了。二柱—是阿花的儿子,这些年一直在外挣钱,这不,听说今年要征兵,就回来了。阿花一抬头看见儿子回来了,高兴极了,就拉着儿子往家走了。到了家,阿花高兴的不知所措,一会儿给儿子倒水,一会儿又问儿子饿不饿,反正阿花妈妈的高兴都写在脸上了。“妈,你坐,我有事儿跟你说。”二柱边说边给妈妈拿出板凳。
阿花慢慢地坐下,儿子欲言又止的说:“妈,我想……”“去吧!妈同意。”阿花的态度那样坚决,还是像当年一样。二柱知道妈妈心里难过,想到这,他一把抱住了妈妈,两人紧紧的抱在一起。走的前一夜,阿花一个劲的给儿子收拾行李,一下头也不抬,因为她怕她看见儿子忍不住掉眼泪。第二天,临走的时候,她又一次抱住了儿子,告诉儿子:“参军光荣,你爹是英雄,你也不能差。”她看着儿子的背影,笑着笑着就哭了……
二柱走后,会时不时的给阿花奶奶写信,可是写着写着信就断了,村长发现了异常,就去打听消息了,村长回来后,一进村就看见了满头白发的阿花奶奶。“村长,有俺的信了吗?”阿花奶奶急切的拄着拐棍上前问。村长顿了顿,说到:“有,旁边大龙村在修桥,送信的过不来,过两天就有你的信了。”村长不自然的笑了笑。回来后,他召集大家,做了一个决定。
“阿花奶奶,二柱叔来信了!”小达高兴的拿着信跑向阿花奶奶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