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和万事兴。一提到家,每个人应该内心里都泛起一片温柔,那里有母亲的可口饭菜,父亲的轻柔嘱托,从那里我们学会了爱。
但又有多少人带着家庭的创伤,用一生都在抚平伤疤。
之前听了一位老师的《情商课》,他非常悲痛地说:“作为一名心理治疗医生,他遇到很多小孩,都是源于父母的种种苛责而自残,对父母没有丝毫爱,只有仇恨”。
最刺痛这些小孩的是:父母的一双幽怨的眼睛是自己最不想看到的。
家既是爱源起的地方,但也是梦碎的地方。
过度的期待是每个孩子承受不起的内伤。
我出生在一个母亲特别严厉,父亲没有发言权,哥哥特别优秀的家庭。
母亲是50年代上过高中的“高材生”,因为没有大学名额,遗憾一生。
从小,我和哥哥的学习成绩不允许排到前三名之后,也经常被拿来与堂姐、堂妹等一切可以对比人比成绩、比听话、比一切。
一不小心没考好,撕卷子、不给吃饭、冷暴力是家常便饭。
上大学后,每次给母亲打电话,她总是来一句“没啥好事不要打电话”,意思是在学习方面没啥突出的成绩,就不用联系我。
就这样,我从之前特别活泼和爱笑变成了性格倔强、自尊心强、缺乏自信、清冷且没爱好。
一度到现在,工作生活中有一些焦虑就会梦到考试,特别紧张。还记得许知远十三邀中,他也提到身边同样清华毕业的同事也是时时梦到考试。
没有一个原生家庭是完美的,也没有一个父母是完美的。
我们还是要相信父母都是爱孩子的,但可能不懂表达,想把一切好的都给小孩,所以才会“过度期待造成了过度疏远”。
如果你也受到原生家庭的创伤,你可以:
1、一定要觉察,并要分析哪些创伤是会影响你的生活或工作;
2、日常中,要学习锻炼和有意识去改进;
3、一定不要把你讨厌的自己带入家庭或工作,避免对小孩再次伤害;
4、要承认父母是爱自己的,只是表达和做法的方式有问题;
5、创伤也可使你更加强大,直面比躲避更能让人产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