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2016年,我在最不适合学习的环境里生猛地学习着。
因为太多的社会声音告诉我:
女人一孕傻三年,这期间就甭想着好好工作、自在生活了。
想想也是:怀孕后,孕吐、出血、畏寒,一个半月的长期病假
使我不得不调离工作了很久的岗位,降薪调职。
抬头感叹,也觉得职场前景茫茫无望。
为了不被社会淘汰,我在生娃、奶娃的间隙,努力地噌噌上蹿,
像吸血怪一样吞噬所有能抓取到的有用之书。
比如《精力管理》、《理解未来的7个原则》、《不可思议的经济真相》等等。
此刻,小胚胎已经长成了大笑可露八颗牙的娃娃了。
而我,也并未悲催地沉没在尿片、奶粉、七大姑八大姨的琐碎里。
通过努力,休完产假成功地换公司、适应新的平台、挑战新的职场领域。
在这样相对的舒适区里,精神放松下来,突然想看一看“无用之书”。
因此,我遇到了蔡澜和他的《没什么了不起》
有一句话说得特别好:
“我们大多时候的焦虑是与身体和灵魂的快慢有关,
心累的时候,等一等身体,身累的时候,等一等灵魂。”
在超强度的生活和工作节奏过后,我内心自然会有一种需求,
希望缓下来,静一静心,回顾一下,总结一下,为了更好地上路。
选择蔡澜,起初是因为他朋友圈的标签:
外界称金庸、倪匡、黄霑和他为香港四大才子。
多牛啊!
金庸可是构建了一个中国民间的精神家园,可以说占据了中国人的情怀底子;
倪匡我不熟,但我熟悉亦舒啊。
想想除了爹娘教我独立之外,亦舒的书可是护佑着一代女性
从童话步入现实最夯实的桥梁。
为什么我婚后、产后能自由自在选择自己喜欢的工作和生活方式,
与亦舒倡导的经济独立、人格独立分不开的。
然而,作为亦舒的哥哥,倪匡的影响力更大啊!
在此不便深表,反正就是很牛。
黄霑,我更不熟,然而娱乐圈、音乐圈的人提起他来,那种敬仰、尊敬的姿态,
就知道这种人属于不扬而名的人。
蔡澜,我最不熟。然而,香港四大才子的名头一摆,
逼得人不得不侧目,赶快恶补一下此人的生平,不然显得多无知啊!
蔡澜,斜杠爷爷一枚
是著名的电影监制/美食家/专栏作家/电影节目主持人/商人。
已出版的书籍超过200本,
被称为“食神”,《舌尖上的中国》曾特邀他作为节目总顾问。
更绝的是金庸对他的评价:
“蔡澜见识广博,琴棋书画、酒色财气、吃喝嫖赌、
文学电影,什么都懂。
于电影、诗词、书法、金石、饮食之道,
更可说是第一流的通达。”
以上的点评看得我都有点精神分裂:
一个吃喝嫖赌都懂的人,如何教我静下来,等一等灵魂呢?
这情形就像他书中写《讲美好人生,大家都高兴》一文:
“早前到北京,顺便做一个电视节目,
但主要目的,还是去北京大学,向学生们演讲。
……
愈讲愈放肆,拿出小雪茄来抽,同学们先说不介意,
最后干脆从和尚袋中找到二两装的玻璃瓶二锅头喝,
得到的掌声最大。”
想像一下:在我们神圣的最高学府北京大学礼堂,
被郑重请来的演讲者在讲台上如此逍遥,
太没有违和感了。
《没什么了不起》——书名就是最强悍的回应!
对于人生,蔡澜推崇李渔的说法:
”一种本性喜欢的东西,可以当药“。
……
“我们跟整个宇宙相比,只是短短几十年,
一刹那的事情,希望自己快乐一点。
最好的人生就是尽量吃吃喝喝。”
然而,一个人真就此流落逍遥,也不能触到生活的真意。
《做得勤快,做什么都会被尊重》一文说:
“凡艺到极精处,并非讲什么艺能,而是要专心,要勤力,要积极。
我们看到一个辛勤又工作愉快的人,爱得要死,
巴不得他们永远不辞职。
要活下去,什么都得做,就算倒垃圾,做得勤快,也被尊重。”
正是因为这样对外通达乐观,对内克己极艺,
香港的职业精神才享誉国际。
面对200本书籍的出产量,蔡澜在文中透露:
“一大早起来写的稿子,比香港的人数还多。”
正因为有像蔡澜一样的文人站在人性本源的出发点,
既倡导释放天性,恣意人生;也以身作则,以匠人的精神隽刻生活,
才有了香港的活力和生命力。
还记得我刚毕业那会,在一个家具企业做企划。
资深老设计师说:老板每年都会要拍新产品的宣传画,
内地几万块钱可以搞定的事情,
老板非得花个百八万请香港的团队来拍。
我听来诧异极了。
设计师说:后来,我跟着香港人一起工作,真心服气!
他们对摄影作品的极致追求非常感染人,
让陪同的人也一起沉浸在通宵达旦的工作乐趣中。
工作完了之后,他们又很能玩儿。
大几十岁的人了,嗨起来像群孩子。
一次,在完工后,我也曾与这群香港人擦肩而过。
一身白T恤,完全看不出四五十岁的年纪,
腰杆挺直,步履轻快,一身的精气神。
这是我对香港人的第一印象,
十多年后,却在蔡澜的书中找到了燎原之星。
蔡澜的小品文虽不及金庸武侠帝国的大气磅礴,
但每一字,每一文,都是一颗镶嵌在生活里的原子,
以最微小的存在,至真至诚地汇成真实的缤纷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