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安安
01
上初中时的一天下午,我放学回家后,家里来了一位本家的大婶,她说了一个让我非常震惊的消息:我一个本家叔叔的女儿,喝农药自杀了,就在她订婚的当天晚上。
那位本家叔叔的女儿,就叫她小花吧。小花家里有兄妹5个孩子,小花是最小的女儿,她还有两个姐姐,一个哥哥跟一个弟弟。
小花的两个姐姐都已经出嫁,听说大姐嫁给了县城的一位公务员,二姐嫁给了一位在公立医院上班的医生。
小花订婚当天,一切都很顺利,小花的未婚夫家庭条件一般,小花的父母也没有为难他们。但在小花与父母说起嫁妆时,父母的态度却让小花有些气愤。
听说小花的两个姐姐结婚时,小花的父母都给了不少的嫁妆,甚至还给小花的二姐陪嫁了辆车。但到小花要结婚时,小花的父母却表示,不用陪嫁什么东西。
小花的父母说出的原因是:第一因为之前大姐二姐嫁人时确实陪嫁了很多,目前家里确实没什么钱。第二是小花的未婚夫家境一般,他们也没要多少彩礼,所以也用不着陪嫁那么多。
听了父母的解释,小花心里非常委屈,想来想去就是想不通,结果在当天晚上半夜,她偷偷爬起来,将一瓶农药一饮而尽……
听到这件事,我既觉得可惜,也觉得气愤。
可惜的是小花年纪轻轻就此殒命,气愤的是小花的父母,都是自己的女儿,为什么要区别对待?
02
生活中,类似小花这样觉得父母偏心的人有许多。
之前有位朋友跟我讲了她自己的经历。她家两个孩子,她还有个弟弟,但两人实际年龄相差不到两岁。
她从上初中开始,就要承担家里的家务,因为父母经常在外赚钱,所以她几乎承包了家里的大小事务。而她的弟弟,虽然跟她差不多大,却整天在家什么事都做,即使是一家人都在家,父母也只会让她去做家务,而弟弟在家整天看电视打游戏,父母却从来都不管。
后来她上了大学,找了份不错的工作,每次春节回家,她还是能感觉到父母对于弟弟的宠爱,而她感觉就像是家里多余的人。
她从始至终都没有说她恨她的父母,恨他们生养了她却不能让她感受到公平。但我想,在她的心理,必定有一根刺,时常会疼,但就是不能拔除。
父母作为我们的精神支柱,在我们的人生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一旦这根支柱歪了,就会导致我们的精神变得扭曲,甚至感觉到世界都要塌了。
2016年“二孩政策”实施后不久,媒体上报道了这样一则新闻:一位小学生因为父母要生育二胎,他在抗议无效后选择了离家出走。更有新闻报道:一位十多岁的小男孩因为父母又生了个妹妹,他一年内竟离家出走了十多次,所幸每次都被好心人救助送回家中。
为什么这么小的孩子,却反对父母生二胎呢?
当时有儿童心理学家解释:因为独生子女家庭的小孩渴望被家长重视,渴望享受父母独一无二的关爱,他们担心自己如果有了弟弟或妹妹之后,父母会不爱自己了,所以他们会表现的恐慌,甚至逃避。
试想一下,孩子对于还未出生的弟弟妹妹都充满警惕,如果父母在生活当中真的表现出来对弟弟妹妹的偏爱,那么结果,可想而知。
聪明的父母,都会在心中放一杆秤,他们将爱平分开来,时刻保持对每个孩子公平的待遇,而不够聪明的父母,却在孩子小的时候,就会让孩子懂得偏心。
03
在前不久热播的电视剧《二十不惑》中段家宝的弟弟段振宇,他在这部剧的大部分时间里,都表现出对父母的抗拒,甚至对父母有些埋怨。
原因是他觉得父母根本不爱他,每次回家,父母总是对他的姐姐嘘寒问暖,做姐姐喜欢吃的饭菜,在一家人吃饭的时候,父母都是将好吃的菜推给姐姐,对自己却不闻不问。
甚至就连姐姐段家宝都觉得自己的父母不爱自己的弟弟,于是主动关心弟弟,偷偷将剥好的龙虾肉送给弟弟吃。
剧中段振宇的性格与姐姐段家宝完全不同,姐姐性格活泼开朗,落落大方,但弟弟却总是一副深沉的模样,很少将心里的想法告诉别人。可见,父母的偏心,对孩子的性格养成,有着重要的影响。
记得有位教育专家曾经说过:如果从小孩子感受到的爱越多,他长大后的性格就会越开朗,因为他的记忆里,都是美好。
这让我想起了我自己,我家里三个孩子,我有一个哥哥跟一个姐姐,从小到大,我似乎从来没有感觉到我的父母对谁偏心过。
最近在筹备婚礼,在与父母商议婚礼现场布置时,母亲对我说了这样一段话:
“不要布置的太好,你哥当年结婚的时候什么都没布置,你布置的太好,你哥跟你嫂子虽然表面不会说什么,但心里肯定会不好受的。”
我很庆幸,自己的父母没有偏心,也让我明白了要时刻考虑别人的感受,所以,我们家三个孩子之间,相处的一直都很愉快。
唐代的方孝孺曾说过:公其心,万善出。
社会的公平可以消除民愤,父母的公平可以让孩子变得善良,甚至可以避免一场家庭悲剧。
希望天下的父母,都能够公平对待自己的孩子,只有在家庭中收到了公平的待遇,未来步入社会时,他们才能用公平和爱对待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