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学习的第一篇文章是《为什么很多年轻人虚度年华不懂得珍惜?》,其实这个问题我也曾经想过,只不过今天这种解释更彻底更客观。让我不由得想起自己,想起学生,想起那些不懂珍惜的人们。感恩自己有幸与此文相遇,如果他们也能与之遇见,应该是更大的幸事!
第一,没有理想。一个人没有追求,没有方向,这个状态叫浑浑噩噩,如果说得重一点,就是行尸走肉。人有了理想,才会规范自己,知道为什么学。如果连为什么学都不解决,其他的就更无从谈起。这是第一个方向的问题,今天很多人都迷失了自我,没有目标,没有实名、责任和情怀,所以也就谈不上珍惜。
其实这也是我为什么总是让学生们写总结与计划的目的所在,特别是在假期中间,每周一次班会,作业都是一周总结与下周计划。我是想时刻提醒他们不要忘记了自己肩上的重任,不要无所事事,得过且过。或许有部分孩子只是把这个当成了任务,但我相信有很大一部分孩子是确确实实在反思中前行的。
第二,玩物丧志。科技是个双刃剑,可以造福人类,但是又带来了诱惑。这一辈子想做点儿事的人一定得有定力,得专注。当一个人做不到心无旁骛时,也就无法知行合一,自然很难成事。说到这个就会想起孩子们上网课的那段时间,家长头疼,孩子烦躁,老师着急,但孩子们的烦躁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手机带来的诱惑和学业之间的冲突,而家长和老师同事也是因为手机对孩子造成的影响。
第三,自律性差。自律就是清楚地知道,我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在什么时间做。一个人只有有了强大的自律性,才能达成人生理想。无论是开学测试还是一练考试,虽然是在考查学生,但又无不在考查家长。自律性在此便被暴露无遗,成绩虽然不能说明所有,但毕竟还是有一定说服力的。
明白自己为什么学,是解决动力问题;知道自己的方向在哪里,再加上强大的自律性,才会有智慧、境界、人格、德行的全方位成长。总之,只有做到“少年不可荒废时日,莫向光阴惰寸功”,才会像李白所说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今天学习的第二篇文章是《贫困最大的敌人是谁?》,精准扶贫在全国各地很多地方都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如若你贫困过也奋斗过,或者你参加过精准扶贫工作,你将对扶贫有更深层次的理解,绝不只是送钱送物,实际上最大的扶贫,是告诉每一个身处贫困而想改变自己命运的人,如何才能真正摆脱贫困。
一个人命运和处境的真正改变,首先在于心,在于自己的意志。如果自己没有务必改变处境的决心,一切都无从谈起。很简单的道理,任何外在的帮助,都是无源之水,都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枯竭,只有自己又坚定的愿望和毅力去改变自己,才能真正让自己改观。
其次,贫困的人要警惕一个弊端,就是人穷志短。相反,贫穷的人要有大丈夫的气概,要有布施天下的心量——正因为自己经历了贫困,知道很多人生活得不容易,对苦难感同身受,所以更要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决心,发展自己,兼济天下,力争让更多的人去改变命运,生活得更好。
再次,立志改变命运的人,一定要多读圣贤书,提升自己的智慧。一定多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厚德载物,广结善缘。一定要不怕辛苦,乐于奉献。一定要前辈虚心,处处有一颗倾听和学习的心。只有这样,一个人才能披荆斩棘,处理好各种挑战;才能有更多的人帮助;才能团结更多的人一起努力;才能永不骄傲,永远进步。
最后需要提醒,改变命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绝不可急功近利、操之过急。短时间就飞黄腾达,绝对是痴心妄想。等、靠、要的心态,都是贫穷的好朋友,有着这样心态的人永远不会改变贫穷的命运。远大的理想,坚强的决心,点点滴滴的奋斗,甘于平凡,不急不躁,是贫穷最大的敌人。愿每一个人都能正确选择自己的朋友,生活得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