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夺回被占据的空间和能量
了解断舍离,人就会发现,自己居住的地方一直以来竟然堆积了那么多的垃圾和废物。到底在这些废物身上浪费了多少时间、空间和管理维护的能量,真是不可知。
断舍离的任务就是,取回以往所有被浪费的这一切。
断舍离的精髓——靠自己的判断和行动就能做到。
先诊断出物品从你身上掠去了多少能量,然后通过筛选物品的行动,实现自我完善,这就是断舍离的精髓。
6、从衣柜开始,来一场自我改革吧
衣柜总是被我们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把东西收拾好了,但过不了多长时间又会恢复原貌,一塌糊涂。
因为那个时候还没有“断”的想法,所以即使舍得扔东西了,可扔了之后还会再买,买了之后再扔,如此循环往复。
这种状况,你持续了多久?
7、从不穿的衣服着手,去除自己的执念
一到换季的时候,很多人都会觉得自己没衣服穿,可衣柜里明明已经塞满了衣服。这就是典型的“明明是已经不会再穿的衣服,可却因为有感情,所以只能收着”。
“丢掉这些衣服,是不是就等于丢掉执念的行动呢?”
以此为契机,“我”发现那个自己,“一到季节更替就没衣服穿的自己,也发现了自己到底有多少丢在衣柜里永远不会再穿的衣服,这其实并不是留念,而是一种执念。
留念是一种情感,因物存在而在;执念是一种模式,物不在仍在。
孩子小时候穿的手工小棉袄到现在都没有舍得送出去。但也知道这些东西放在家里招灰,又没有什么用,仅仅就是留念,那要怎么处理呢?
丢掉了很多的衣服以后,衣柜里还有很多衣服是舍不得送走,而没有什么用处的,应该怎么对照自己的内在呢?还在学习中......
8、筛选物品的同时也改变了人际关系
自我形象的提升会令周围的人对待自己的态度发生了变化,可见,这种筛选物品的工作,也具有改变自己与他人关系的力量。
(从能量的角度来讲,自我形象的提升,就意味着能量层级的提升,就意味着对周围人事物的影响,改变有了可能性,从山下英子书中写道,她确实因此而改变。)
在书中读到的,是因为精选优选,令自己的形象与品质有了很大的不同。
9、动手实践,意识也能获得转变
要用与过去完全不同的判断标准来看待物品,所以在“舍”的开始,人势必会觉得迷茫。(扔不扔呢?要不还是别扔了......)
即便如此,也得想方设法与这种觉得可惜的想法作斗争,反复坚持实施断舍离。这样,判断物品是否必需的速度就会越来越快,慢慢地,人就不会再以可惜为借口,把用不着的东西留在身边了。
留下适量的物品,这个量就是会让你有“自己能够掌控”这种感觉的量。包括你能掌控所有在你身边的物品的位置,以及确保它们能够物尽其用。在断舍离里,到了这一阶段以后,你的家才终于从“仓库”变为“住所”。
在此以前,你的家到处都充斥着用不着的破烂儿,就算你把它们收拾得再整齐,也没有任何意义。
由断到舍......
10、和物品成为好朋友
断舍离还有更高的目标——和物品交朋友。(也就是说,下一步要开始做精挑细选的工作了。这才是真正的高级、大师级的水平。)
不但确保每样物品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下,自己能确实用到,还要和它成为好朋友——和自己喜欢的东西生活在一起。
在买东西的时候会反复思量,上物品物尽其用,并且确保它能把它的功效发挥到极致,一直到用完,这就是断舍离的最终阶段。
精心筛选、适量、性能高、美观,你的居住空间里放着的,都是自己最重要的东西,这就是不收拾的收拾法的最终形成。
11、磨砺内在的感应力
“断”和“舍”都需要doing,也就是行动,action。不断重复doing之后,就能抵达感觉的世界,也就是达到being的状态。
行动是与思考同时进行的,可从思考的状态转移到感觉的状态,我个人觉得是一个重大的突破点,这以后就轻松得多了。
并非物品不好,而是因为自己判断失误才导致物品冗余堆积,导致自己行动困难。一切的错误都源于自己的感应能力出了错。
断舍离正是一种磨砺感应能力的技术。
在瑜珈里,人们把这种感应能力叫“内在智慧”,扔掉家里的一件垃圾,这个简单的动作就能磨砺你的内在智慧。
12、东西要用才有价值
物品大致的流向过程,我大概整理了一下自己与物品的关系:
1、物品要用才有价值。
2、物品在此时、当下,应该出现在需要它的地方。
3、物品处于恰当的位置,才能展现美感。
要通过有意识的选择让物品自然而然地回归到它应该在的地方,回归到需要它的地方,这就是断舍离要做的。
有这个觉悟,应当靠近大师的整理水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