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瓦红墙岁月深宫阙奥秘此处寻

这次的东北之行,好像更多的是走在不断追逐历史的路上,从长影旧址到伪满皇宫,从虎山长城到抗美援朝纪念馆,从张氏帅府到辽宁省博物馆,从护国延寿寺到沈阳故宫……

我们看到的,有古代文明,有现代复兴;有名胜古迹,有历史遗址;有斑驳的建筑,有精致的文物;有人文景观,有精神传承。而其中蕴含的历史文化信息最为厚重的,我想,还是非沈阳故宫博物院莫属。

也许,说起故宫,许多朋友首先想到的一定会是北京故宫,而不少人对沈阳故宫不仅是见所未见,甚或是闻所未闻。其实这并不奇怪,沈阳故宫与北京故宫在历史背景、建筑规模、布局风格、文化功能等方面确实还是存在较大差距。

然而,这种差距并不会成为我们可以忽视、轻视沈阳故宫的文化价值与历史地位的依据和理由。毕竟,沈阳故宫与北京故宫都是作为中国现存最重要的两座皇家宫殿建筑群的显赫存在。

沈阳故宫,又称盛京皇宫,位于沈阳沈河区。据资料介绍,这是一座清朝初期的皇宫,始建于1625年,建成于1636年,总占地面积约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9万平方米,是关外唯一的皇家建筑群。1926年改为博物馆,1981年定名为沈阳故宫博物院,2017年成为国家一级博物馆。

同时,沈阳故宫在1961年就被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介绍,现在的沈阳故宫博物院,馆藏文物高达十万余件,2024年游客量突破了500万人次,其影响力可见一斑。

这是我第二次来沈阳故宫搏物院了。又一次来到这里,我更关注的一个焦点,就是试着去寻找沈阳故宫与我多次去过的北京故宫有哪些明显的异同,并期望通过这样的对比,进一步丰富对明清历史的了解与认知。

边走边看,边看边对比,边对比边感悟,我发现,同为故宫,尤其是作为中国历史中紧连着的两个王朝的宫殿,沈阳故宫与北京故宫确实有着许多相同之处。

一是在建筑功能上基本相同。沈阳故宫是清朝初期的皇宫,北京故宫是明清两代的皇宫,但两者均为封建帝王行使统治权力与日常生活的场所,其核心功能都是皇家宫殿,同属皇家权力的表征。

二是在建筑结构上基本相同。两座故宫都遵循“择中立宫”的选址传统,均位于各自城市的核心位置,都采用严格的中轴线布局和分为东、中、西三路建筑群,体现了古代建筑的秩序感与等级观念。

三是在建筑风格上基本相同。两座故宫的建筑均采用抬梁式结构,代表了中国古代木构建筑的最高成就,可谓是木结构建筑的典范,且主要建筑的屋顶均使用黄色琉璃瓦,象征着皇权的至高无上。

四是在文化融合上基本相同。虽然,北京故宫以汉文化为主导,而沈阳故宫以满文化为主导,但两座故宫的建筑均融合了汉族、满族、蒙古族和藏族等多个民族的文化,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多元一体的格局。

五是历史文化价值基本相同。两座故宫都是研究中国古代宫廷制度、建筑艺术和历史变迁的重要实体资料。北京故宫与沈阳故宫还分别于1987年、2004年入选世界文化遗产目录,共同打造了中国的“明清皇宫”遗产。

在游览中,我们同样可以发现,沈阳故宫与北京故宫在历史背景、建筑规模、布局风格、文化功能等方面又存在有显著的差异。

从历史背景看,沈阳故宫始建于1625年,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和皇太极时期的皇宫,见证了清朝从部落到帝国的崛起。北京故宫则始建于1406年,为明清两代24位皇帝的居所,象征着成熟帝国的皇权中心,体现了中原礼制与大一统权威。

从建筑布局看,北京故宫占地72万平方米,是沈阳故宫占地面积的12倍。沈阳故宫是宫高殿低,大政殿与十王亭呈“八”字布局,反映了八旗制度的规制。北京故宫则是殿高宫低,左祖右社,前朝后寝,体现了皇家的尊严与权威。

从建筑特色看,两座故宫的核心区别在于,沈阳故宫作为清朝入关前的政治中心,更大程度上体现了满族的特色建筑元素,而北京故宫则代表了汉族传统宫殿建筑的最高典范,建造规模更大且等级更高。

从建筑装饰看,沈阳故宫多用黄琉璃瓦镶绿剪边的亲王规制屋顶,北京故宫全用黄琉璃瓦的帝王专属屋顶。沈阳故宫以等级较低的硬山顶为主,北京故宫以最高等级的庑殿顶为主。沈阳故宫的门额满文居左,多以兽面装饰,北京故宫的门额则是汉文居左,装饰以龙纹为主。

在沈阳故宫的游览中,除了对两座故宫多个方面的异同有了比过去更为清晰的认识,我还明晰了另一个问题:沈阳故宫是我国现存的两座最完整的宫殿之一,不过,另一座的北京故宫只是清代沿袭的明代皇宫,而真正的清代皇宫就仅有沈阳故宫一座。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沈阳故宫才是清朝的奠基之地,才是关外满清文化的繁盛之地,才是具有最鲜明的满清历史文化和建筑特色的一座皇宫。

看着沈阳故宫的一座座建筑、一件件文物,又让我更加明白了,这座只有北京故宫十二分之一面积的沈阳故宫,曾经蕴含并充满了大清开疆拓土、建功立业的勃勃野心。

我想,如果说,北京故宫是帝国盛世的一本教科书,“红墙黄瓦铺天地,两朝三世六百年”,仿佛是在宣示“当今之世,舍我其谁”的傲娇,那么,沈阳故宫就只是从白山黑水到紫禁皇城,写就的一篇“十三副遗甲起兵,三代人浴血奋战”创业成功的励志文稿。

我看到了,沈阳故宫作为清朝初期的皇宫,并没有多么大的“皇家气派”,但却蕴藏着满族先民“以小搏大”的生存智慧和勇猛果敢。他们在不大的沈阳故宫所积攒的力量,就像一颗攥紧了的拳头,砸开了曾经不可一世的大明皇宫的大门,成为了北京故宫的新主人。

我们走在沈阳故宫里,宛若走在了风云变幻的历史隧道中,从沈阳故宫走到了北京故宫,从大明王朝走到了大清王朝。似乎,我们不仅看到了金銮殿上的龙袍加身,听到了关外大漠八旗旗帜在猎猎作响,更闻到了那一座座王朝宫殿木乃伊般的腐朽气息。

我更加理解了唯物史观的一个基本结论:封建王朝由于其制度在本质上无法适应经济和社会的变革,终将被新生力量所取代。

我看得更清楚了,在华夏五千年的文明史中,无论是富丽堂皇的沈阳故宫,还是金碧辉煌的北京故宫,或是其它所有大大小小的皇宫,终究都逃脱不了只能成为“故宫”的宿命,惟有人民的江山才能万岁!万岁!万万岁!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