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抟黄土,造人类模样;炼五色石,补南天裂隙。人们的身躯于她的手掌中诞生,人们仰仗着她的气息获得灵魂。多么伟大啊,女娲,所有人类的母亲;多么无私啊,女娲,把一切都给了小小的人类。难道不是吗?
或许,不是。
“唉唉,我从来没有这样无聊过。”刚刚苏醒的女娲这样想着。于是,闲得发慌的女娲随手一捏,便捏出一个神似自己的小家伙来。方才诞生的小人在女娲眼里多么可爱,声音也如此动听,令女娲笑得合不拢嘴。然而,小人渐渐多起来,说话声变得嘈杂,女娲也累了,也厌烦了。后来,失去新鲜感的女娲不再用心捏小人了,只是拿藤条甩些泥点在地上。再到最后,她什么都不管,自顾自地躺在了地上睡了。
再度醒来时,已是天地分崩。女娲害怕海里漂浮的山碰了自己的脚,便命几只巨鳌将山驮去。随后,她漫不经心地与几个小家伙聊天——虽然她几乎不明白他们在讲什么。她也补上了因战争而被撕裂的天空——仅仅是因为“仰面是歪斜开裂的天,低头是龌龊破烂的地,毫没有一些可以赏心悦目的东西了”。女娲又觉得无聊了,她便再次睡去了。
女娲死了,她给人们留下了一笔丰厚的“遗产”。有些人在她的肚子上安了家,还有些人穷尽一生去寻找她留下的“仙山”。但女娲并不知道这一切,她只是死了,仅此,而已。
人类将创造他们的女神视为救世主,把一切希望都寄托在她身上,而自己似乎完全没有价值。山坳中的人向神明叩首求援,摔下山的人伏在海边自己打嘴巴,女娲脚边的人呜呜咽咽地哭泣……仿佛她是他们的一切,要是没有了她,他们便活不下去了,甚至直到她死去,还要借着她的名号生活。
然而,无论是造人还是补天,都只是因为女娲自己感到新鲜,她不在乎人类的生活,也不需要任何人为她歌功颂德。可惜,那些腐朽愚昧的小人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二十世纪初的中国何尝不是这样,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劳动人民日日希望着当局的救助,却无法认清造成这种社会现象的根源。诚然,政府有时也会给他们一些施舍,但根本无法改变现状,毕竟他们不关心百姓的生活。迂腐的人也不少,连自己的温饱都无法解决,还小心翼翼地呵护着那一点点微不足道的颜面,就像女娲遇到的在战乱中不顾身上的伤口却只顾着捡衣服的人一般。
于是,人民的思想日益封建保守,长期麻醉着自己,不断发展着“自欺力”,不断寄希望于外界,而忽视了身为历史创造者自身所蕴含的强大力量。
不过,我们比故事中的小人幸运的多。那些小家伙的后人追寻着虚无缥缈的东西而去,而我们的前辈领着革命之风而来。神州大地之上的熊熊火焰将一切黑暗照亮,一切腐朽燃尽,让人民意识到了自己才是国家的主人。
女娲,你离开吧。天空的裂隙,我们自己可以补上。
不卑躬屈膝的中华民族,无比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