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读历史,你会发现,历史真的很神奇。也许你和历史当中哪个人物特别像,也许同一个时代出现两个特别像的人物,也许某个伟人特别像历史上哪个人,也许……不要觉得不可思议,树林子大了啥鸟都有,历史久远了啥事都可能发生。
如果我们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遇上希腊大哲学家苏格拉底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呢?《当苏格拉底遇上孔子》一书会为我们揭晓答案。

这本书将我国历史上多个大人物与外国人物进行对比与对接,从而让我们认识了这些名人,认识了世界,也认识了他们的思想形态。比如,毕达哥拉斯与墨子、赫拉克利特与老子、柏拉图与孟子、亚里士多德与荀子等等,将他们结合在一起看,我们对他们的认识就更清楚了。
作者赫里斯托斯·卡夫德拉尼斯,是希腊作家,长期从事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尤其是法家思想的研究。已出版长篇小说《帕拉卢斯》、《商鞅-智者-马基雅维利:国家技术官僚》等,以及若干儿童图书,翻译作品有《商君书》《礼记》等。

译者刘瑞洪,1978 年考入上海外国语大学希腊语系。毕业后长期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从事希腊现代文学研究。2009年因翻译希腊诗人埃利蒂斯的抒情长诗《理所当然》,而获希腊国家文学奖最佳翻译奖。
从中我们不难看出,作者对中国历史人物研究比较透彻,而译者水平也很高。那么,这本书的思想家价值在哪里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作为大教育家、大哲学家,孔子在我国历史上是个史无前例的人物,他是我国古代政治思想体系运行的基本核心。他在宗教、哲学及政治方面的教育作用至今无人能敌。
而苏格拉底和孔子一样,所从事的教育事业不仅对当代对未来都有很深的影响。

道德——真理——公平——美德——正义,构成了两位哲学家价值体系的实质内涵。不过,他们走的路却是不一样的。孔子认为,道德标准和公平可以通过政策而得到保障。但是,苏格拉底则认为任何真心捍卫公平的人都不可从政。
在大圣人孔子眼中,政治的终极目标就是创建仁德生活,让仁德来指导从帝王官员到去普通百姓的生活。

孔子一生讲学无数场,却没留下亲笔写的讲学内容,苏格拉底也一样。苏格拉底在世界哲学史上像喜马拉雅山一样,人们都想征服他。然而,他也没有亲身留下点什么。
这两个人都是世界名人,都是人们无法翻越的高峰,都为这个世界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他们有许多相似性,也有许多不同之处,如果一起读,就会更清楚地看清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