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的无奈》读后感

本书不是在全情架构关于传播的理论,而是追测西方文化的传统,说明关于传播和交流的观念,同时按照人类媒介发展的历史,结合社会思潮的变化,把“交流”当做人类的一种终极处境进行索。

在序论中,作者说明了交流的重要性,并以此为全文的论证做了基调第一章是“对话与撤播”,主要分析了苏格拉底对话式和耶稣撤播式的交流观,苏格拉底论述名义是更高层次的互惠,邯穌论述名义是更高层次的撤播。第二章讲的“招魂术”,交流的招魂术观点在两个观点中震荡,一个是分享心灵的梦想,一个是不完美媒灵的争论。第三章讲的是“黑格尔、马克思、克尔凯郭尔”三位大师的交流观,他们的理论揭示了一个道理:对话会使人万事如意的想法只不过是一种幻想。作者对他们观点的陈述其实也是为自己的结论做铺整。第四章,“生者的幻想,与死者的对话”,其中涉及到一个很重要的观点,“死信”,死信是一种意味深长的隐喻,来说明人际交流特有的病态。第五章讲“追求真正的联系,弥合鸿沟的桥梁”,电子媒介时代,交流的成功成了跨越中介的灵魂去触摸另一个人的身体。第六章,“动物、机器、外星人,不可交流性”,说的是20世纪的交流问题,与其说是人与外星人、机器、动物的伙伴的交流问题,不如说是我们自己的问题,奇异的是我们自己。第七章,“手拉手”,不是“心连心”,暗示作者不相信存在完美无的交流,“既然不能做到理想中的交流,我们的问题就不该是“我们能交流吗?’而是“我们能够互相爱护,能够公正而宽厚地彼此相待吗?””说明完美的交流只是乌托邦,重要的是彼此关爱。

七个章节,既说了19世纪的哲学与政治又说了20世纪的梦想与焦虑,明了古今公共交流和私人交流的观点,还对当代人的交流做了启示这是一本将传播、文化、哲学以及社会结合在一起的经典文本。它以独特的方式使现代人的情感受到震,思想受到启迪,也为后来的学习者提供了一个开放式的阅读空间,为我们理解传播史,研究当代社会的交流问题开拓了新的思路,我想我还是没有完全读懂这本书。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首先看看今年的回测曲线: 以及2007年1月1日至今的回测结果: 什么策略这么牛? 下面我们来正式展开。 这个策略...
    止一量化养家阅读 5,190评论 2 1
  • 看着代表们的提案,听着部长的发言,突然感觉教师的春天马上就要到了呢! 我们来看看代表们的提案—— 民进中央提交了一...
    多多妈呀阅读 2,744评论 0 6
  • 记得那是三年级的时候,我的班主任老师留了一篇作文题目是《最有意义的一天》。全班同学基本上都是写,帮助老奶奶...
    从活阅读 3,180评论 0 1
  • 便宜货原则代表的不是价格而是价值,价值的组成部分是由估值和基本面构成。所以无论何时集中度都应放在这两方面,偏离了,...
    新兴市场的小逻辑阅读 1,716评论 0 0
  • 上周日从北京出发去太原,待了一宿;周一上午太原处理了些小事,然后驱车去吕梁市兴县,路过服务区吃了个简单的午饭,下午...
    景景相依阅读 1,371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