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月真的很想偷懒,不过想起自己年初的承诺,还是硬着头皮往下写,或者如吴同学所说,贵在坚持。
想做的事很多,也大致知道该怎么做,难的是于杂乱中理出一条轻重缓急的线索,淡定的去一件件完成。
这个月时雨时晴,冻手冻脚的,有时早上起来车玻璃上还结了冰,只好打开暖气,慢慢吹化。上下班高峰连高速都很堵,等到过了拥堵路段,却也没发现有什么异常,不知何故车流受阻。下班回家,霓虹闪烁,城市在夜里显得温存而迷茫。随着“叮咚”一声车的油表刻度显示为零,搜索着最近的加油站,等到了跟前才发现没有营业。心里一顿骂,继续找寻下一个最近的加油站。
有时候原先很紧密的朋友去了异地后就很少联络,有时,又有朋友意外的突然发来消息。这都可看成人生中的偶然。我们的来去,像是画着一条条折线或轨迹。那些我们到过一次的地方,见过一次的朋友。不知下次会是什么时候相遇,你终归知道,有些确实难得再见了。
听老歌,看老电影,读老书,即使仅用这些古老的东西,我相信也足以打发我后半生的闲暇。虽然有时候也会在朋友的推荐下读点看点当下的东西,不过那些只能算是一时兴起罢了。
猫,蜷在我腿上,有时还和我对视两眼。翻看朋友圈,有首朋友转发的四季,点开来听,不由地想起在瑞典的一个晚上,我们几个同学闲坐厨房,一个女生弹起尤克里里,唱着这首四季,那是多么美好的夜晚。简单的旋律,短短的歌词,唱着四季轮回。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谁说不是呢?
我有很多个夜晚难以入睡,有时徘徊,有时独坐。我大概受太多多才多艺的蛊惑,总想自己也成为这样的人。对于世界虚幻的一面,我总不由自主看到它的背面。感觉如此虚幻,如此不真实,然而这繁华世界,却让包括我自己在内的多少人身不由己呢?
一身漂亮的泳衣,固然可以让泳姿增色。一双漂亮的球鞋,固然可以让你踢球的姿势看起来更帅一点。然而,我们都知道,这不是你成为菲尔普斯和贝利的原因。
你坐公交车下班,车晃晃悠悠过了好多站。你眯着眼,不自觉的睡着。不知过了多久你突然惊醒,赶紧向车窗外张望,庆幸自己没有坐过站。到站后下车,城市已经入夜。你拐进一条小路,路灯稀疏,灯光昏暗,路旁凌乱的停着许多自行车。你并不害怕,这是一条你常走的路,对面过来的人影也许是个老人,也许是一对情侣,也许是个满腹心事的中年。你经过那颗歪脖子树,再拐两个弯,折进一个小区。来到黑洞洞的单元门口,你一跺脚,感应灯亮了,你上楼,楼道墙壁斑驳,墙角挂着蛛网。你上了几层楼,敲开一扇门,开门的或许是母亲,妻子或孩子,你说,我回来了。屋里灯火温暖,也许厨房正飘来饭香,你在沙发上坐下,安定心神。这是你的家,每天出发和回归的地方。
手机或者让我们远离了书信这种交流方式,在拿起电话就可以找到的时代选择写信,似乎真的有些“骚情”。我不知道现在的大学生还写不写信,应该是很少了。99年我们热情的拥抱QQ,11年我们热情拥抱微信。相信将来还会热情的拥抱更多的新事物。QQ让我们拥有过和任何一个陌生人都可以交朋友的快感,只是盛宴过后,似乎还是会回归到正常的友谊节奏。岩井俊二是的恋旧的人,他一而再,再而三选择在电影里用书信作为载体,即便在当下,他还是砸掉了主人公的手机,让她拿起了纸笔,看得出来,他是个怀旧的人。
我常常会问大力,你们今天体育课干嘛了?得到的答案有很多: 体育老师今天没来,我们上自习了;体育老师今天让我们看动画片了;今天体育课没上,杨老师过来上语文课了...这就是现状,其实有什么比身体更重要的,等你老了,你就全明白了。可我们就是喜欢掩耳盗铃。无论艺术还是语文,体育还是数学,在我们未来的生命里,都同等重要。因为,在漫长的岁月,总有很多无聊的时刻,需要打发。
抱着发财的想法进入一个行业是不对的。有些朋友很好奇,我怎么会去公司,还是一家仪表制造企业。是啊,小时候我有点想读商学院(高考完实际上也没填志愿),后来就被军校提前录取了。我的地方大学志愿填的是数学系(这个到我现在都觉得匪夷所思,我是有多么强烈的自虐倾向)。因为总是会有很多人会和你说,你做不了这个,做不了那个。然后呢,你虽然也有点想,归根到底还是没主见,不自信,没坚持,也就放弃了。
现在呢,感谢党的政策,至少没有温饱之忧。谁也不可能拦住我做我真的想做的事,这个事不一定高大上,甚至不咋赚钱,或者我就是心头一热,一时兴起。不过,你不要说我不适合,因为你不知道我想要的是什么。这个社会有人拼演技,有人拼背景,有人拼身体。我没什么可拼的,我只觉得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人生一世,不求啥都知道,但求你想知道的努力去知道了。我在学校待了那么多年,越来越偏离我想学的和想走的路。不知道为功名而功名的意义何在?当然,我不太在意的原因也许是因为我没得到。
这是这个系列的倒数第二篇,作为我人生岁月里并不算特殊的一年,做了些浮光掠影的记录,对于自己的阴暗面虽然没有着墨,但相信这部分不过泯然众人而已,不值得大书特书。偶尔雨夜晚归,看到雨点轻敲车窗,城市灯火阑珊之时,内心还是会涌起绵绵的希望,这希望夹杂温情,盖住从内心深处不时升腾起来虚无感。
有天我正开着车,突然听到喜马拉雅里说堂吉诃德死了,我的第一反应是,他怎么就死了?这故事结束了吗?低头一看,还真是到了大结局,其实断断续续在各种干扰下听的堂吉诃德,不完整、不连贯、不认真。很多情节并没有印象,不过突然听到他死了,还是感觉像是一个认识的人离开了,就像鲁智深在潮声里坐化,像李叔同最后写“悲欣交集”。有些书,因为书名太熟悉,认识太早而无法读下去,好在还可以听下去。这算是稍许弥补一下存在许久的漏洞吧。
好了,这篇太长,就写到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