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巴克董事长、CEO霍华德.舒尔茨,这个出生于贫民区、靠打工读完大学的纽约青年,于三十年前扭转了公司的命运。
在厨具公司担任地区经理的他,因为好奇,去经常找他们订购咖啡机的星巴克门店探访,从此迷上咖啡香,于是辞去高薪工作,一头扎进咖啡的世界。
不久后,他发现公司的咖啡味道焦苦、品种单一,于是向老板提议竞标北非和南美的咖啡豆,做有庄园风味的精品咖啡。可惜老板无意扩张,生意已经好得忙不过来;他也担心高价咖啡的出现会将老顾客吓跑。
于是舒尔茨辞职自创了一家咖啡店。他相信随着品味转高,人们不会只停留在对咖啡因的需求,会乐意尝试更优质更有风味的咖啡。
一年后,新的需求果然出现,而此时已有对手抢占先机。这“突如其来”的转变让星巴克措手不及,只好决定出售股权。舒尔茨将所有家当抵押,贷款买下星巴克。随后星巴克飞速发展,五年后在美国上市,现已拥有两万多家连锁店,建立了全球咖啡店帝国。
成功总是青睐敢于告别过去、放眼未来并牢牢抓住当下的人们。他们深知“世界的本质是变化”这个道理,总能做好准备,抢占先机。
消极的人对变化感到恐惧,积极者却能从中看到转机。世界不会为谁的安逸停止运转,固步自封只会带来悲剧。正如数千万年前的物种大灭绝,消灭了地球80%以上的物种,却让哺乳动物从恐龙的食物链中解放出来,最终有机会进化成为人类。
中世纪后,因粮食、香料、药材短缺而陷入生存焦虑的欧洲各国,纷纷派遣远洋船队进行探险,除了军队,船上还有科学家和探险家随行。世界进入“地理大发现”阶段。
正是这些远洋探险,把玉米、土豆、西红柿等作物从南美传播到了欧洲,用于制造业的宝贵原材料橡胶,还有疟疾的克星金鸡纳,也是这样先被盗入欧洲、再移植到东南亚进行广泛种植。
是大航海和大冒险,奠定了世界物质繁荣和科学革命的基础,也导致了欧洲的迅速崛起。
而同一时期的亚洲,又在做什么呢?
20世纪初在中国西域进行探险的法国汉学家伯希和,在乌鲁木齐和很多被流放到那里的中国文人交好。他在一名中国文人赠送给他的著作里惊奇地发现这样一段话:
“欧洲之所以在物质文明方面获得如此巨大的进步,是因为他们以前非常不幸。但我们中国人知道自己的祖先很幸福,我们只要效仿先人就可以了。”
沉迷于往昔繁华中盲目自信、对外面发生的天翻地覆的变化视而不见、更不肯做出改变的清政府,就这样在欧洲迅速崛起和强大的同时,空有茶叶、丝绸和瓷器而不能自救,反把整个国家推入了火坑。
即使是在同一时期的欧洲,面对变化做出不同选择的人,也有着截然不同的命运。
当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先一步遇见到未来全球大帝国的支柱必将建造在新的大陆之上,以准确无误的嗅觉把本国人的精力引往海洋时,苏格兰女王玛丽.斯图亚特却一直怀念垂死的骑士中世纪世界。她把国力强盛的希望寄托在已日薄西山的宗教力量上,对苏格兰陷入穷困根本无能为力,最终在政治斗争中败下阵来,被伊丽莎白囚禁多年后送上断头台。
存在于人本能中的惰性会导致我们抗拒变化,希望能安心呆在自己的舒适区。可世界每天都在高速运转和变化,没有永远的伊甸园和舒适区。
在不可阻挡的变化面前,唯一能做的,就是调整自己,顺应变化。否则,前进速度赶不上世界变化速度的人,只能被它远远甩在身后。
对此古罗马哲学家塞尼加早有告诫:
命运从来都是引领顺从者,但拖拽不情愿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