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中有句话经常被人们提到:“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在这句经文前面,应该还有“舍利子”一句。《心经》中提到的这位尊者舍利子是释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又名尊者舍利弗,据说此人非常有智慧,在释迦牟尼的众多弟子中具有极高的威望。
此句经文,当是观自在菩萨对舍利弗说法。“色不异空”,是说我们这双肉眼所看到的事物和现象(色),都是没有实体的。因为,世间的种种事物、现象、存有,它们都是变动不息的。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和条件,造成了事物暂时性的存在,同时也造成事物不停地变化生灭着。世上绝对没有不发生变化的实体存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便是“空”。
“空不异色”是说,在这个世界上存在的一切物质现象,尽管时刻变化,没有一种实体,但由于人们的肉眼只能看到这种种现象,所以便把现象存在视为一种假定不变的状态。注意,这只是一种假定不变的存在。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两句的意思就说,我们肉眼所看到的现象和存在,既不能说是“有”,但也不能说是“无”,当我们把心专注于其中,对于我们来说,它便会对我们的生命带来影响。但如果我们的心,并没有黏着在其中,那么任它如何变化,便都不会给我们的的情绪、生活带来丝毫影响。
比如说,假如我们带着一颗善意的心去看待人际交往中的矛盾,那么便不会存在那么多的是非怨恨。假如,我们带着善意之心来生活,那么生活中又怎么会有数不清的烦恼呢?其实所谓烦恼,所谓怨恨和是非,那不过是我们自己生出的感受、做出的评断而已。
举个例子来说,我有一位努力上进的女友。我和她在一起生活时,每天晚上她都要忙着翻译书稿,以这种兼职方式来赚取外快。每次,她都全神贯注地忙碌着,把心放在书稿上。直到把这天的工作完成后,她才说:“哎呀,我的腰很酸,我的脖子很疼。”可见,这腰酸背痛的毛病是早就存在的了,只是,她的心并没有放在这里。当我们沉浸在某种状态中时,就真的能够忽略掉很多很多不那么美好的生命体验。
杨绛先生说过:“一个人不想攀高就不怕下跌,也不用倾轧排挤,可以保其天真,成其自然,潜心一志完成自己能做的事。”
女人,还是带着善意去生活才比较容易感受到生活的幸福,把心思专注在自己生命中那些美好的事物上。当我们的心园开满了玫瑰,就不会在意旁人是否会在我们的生活里种下杂草;当我们心有善意且又专注,就会将自己变为一枚磁石,将一切美好的人事物都吸引至自己身边。惟有善意,能使女人的灵魂永远散发着芬芳;惟有专注而不黏着,才能让心灵自在无挂碍,时刻都活在不执著的人生境界中。
最近和友人小聚时大家一起闲聊,在听了一位友人讲述最近的心路历程之后,我回应道:“一个人眼中的世界,不外乎是她内心状态的映现。”我这个朋友便笑我,她说我这种想法太幼稚。“完全的心无所缚,便是彻底的麻木不仁,更是过分的置身事外,这就是对人生的不负责。”我的朋友这样反驳我。
然而,道理果真如她所说的这样吗?
我想起了曾经的自己。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沉溺在对恋人的近乎狂热的爱恋中。想来被爱情冲昏头的人们,都能体会到这种感觉吧。最初,我认为自己的爱很伟大,这种爱,让我无时无刻地不惦记着那个人。即便每隔三五天我们便能会面,可我依然经常在电话、短信里对他倾诉自己的情感。但渐渐地,我发觉他对我的态度变了。随着他的态度转变,我心中那曾有的甜蜜幸福便都荡然无存。那段时间,我经常反问自己:“这样的生活,真的很幸福吗?”
于是我开始怨恨他,认为他这人太无情无义。但渐渐地我觉察到,所有的问题,那源头其实都在自己。如果在最初,我没有把恋人当作自己生命的全部,那么便不会整日担心会失去他,也就不会如此这般地黏着于他。渐渐地,我也明白,生活原本就是一片广阔的天地,而爱情,永远只是生活中的一个部分。而诸如工作、学习、等等这些,也是如此的。
不论是什么,只要我们把心系缚在其中,那么身心便不得自在安乐。这种感受实在太痛苦了。但这种痛苦却怨不得别人。痛苦是因为我们没有看到事物现象的本来面目。尽管像林徽因所说:“我们总是会被突如其来的缘分砸伤,把这些当做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主题。有些缘分只是南柯一梦,瞬间的消逝便成了萍踪过往。有些缘分却落地生根,扎进了你的生命中,从此纠缠不清。”
但其实我想说,缘分从来就不会对谁“纠缠不休”,所谓的纠缠,无非就是人心头的那么些执念和缠缚。一旦我们懂得,爱要有度且心灵不要过分的黏着系缚,那么我们便会发现,缘分带来的只会是两朵生命浪花激荡起的壮丽。
正因为心无系缚,所以我们才不会被生命中的种种所绑架,我们的心中才能总是一片清爽平定。
本文节选自本人的新书《不生气的女人》,感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