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假期之中,我有幸成为了《芜湖市垃圾分类调研宣讲团队》的其中一员,并将之作为我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项目进行参与。在结束之后,回望刚刚过去的一个多星期时间,我学习到了许多关于垃圾分类的知识,且了解了在现阶段,芜湖的垃圾分类现状如何,以及市容单位对于该分类的内容有怎样的未来规划。
我们在这几天的时间之中走访了芜湖所属的各个地方,希望能够通过询问不同年龄阶段的人,了解不同年龄分类的人群对于垃圾分类有关事宜的想法,来分析出芜湖市垃圾分类工作的推行现状。该项活动总的结果如下:
大部分人在生活中都是将垃圾直接放在一个袋子里面然后将其放入居民楼或者路边的大的绿色垃圾桶里,并没有清晰的垃圾分类意识。另一部分数量相对较少的人群则是因为居住的环境里没有对应的垃圾分类条件,因此没有进行垃圾分类。
从进行采访的人所收集的数据之中可以得知,中老年人群体对垃圾分类活动整体呈抗拒态度,认为自身生活中对于没有需求,或者认为有必要但是仍然缺乏主观能动性。而年轻人群体却对垃圾分类非常感兴趣,认为垃圾分类是一件对保护环境和资源回收非常有意义的一件事,应当大力推广,也需要相应的政策来鼓励大家去实行。在我们的采访人有一位环卫工人,是一位年龄比较大的爷爷。他觉得从他的角度来看,如果要实行垃圾分类,那他平时的工作量也会相应增加,所以也需要当地政府针对这一块制定相应政策的来解决这个问题。这位受采访者的话语非常有理性,我相信他从环卫工人的自身角色出发表示的感受,对于的垃圾分类工作的推广必然有其借鉴意义。
通过采访,我们也明白了只有真正能对人民的生活产生切实便利的政策,才是好政策。地方政府在制定政策的时候也应当广泛地听取基层群众的意见,不断打磨每个政策的细节,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谋福利。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句习主席不断强调话有其深远的意义。在自然环境不断恶化的今天,垃圾分类政策的实行对我们来说是一个福音。垃圾分类的意识是慢慢养成的,靠的不是一朝一夕的努力,而是在成长的环境之中不断进行潜移默化的培养而形成的。只有当一种习惯普遍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下意思的行动时,全社会集体在没有外力监督的情况下自觉而为才是一种可行的事情。要改变一个人的习惯相对简单,但要改变一群人的习惯绝非易事。在一个集体之中,每个个体在思想观念、文明素养、认知方式等几个方面,都存在着巨大的不同,很难达到统一。如果想要短时间内改变群体的习惯,单纯的依靠教育很难达到我们的需要的结果,因此强制性的手段是必不可少的。大部分情况下,只有在惩罚切实涉及自身的情况下,才能起到足够的警醒作用,因此必要的惩罚制度也是有其存在的意义的。
此次的实践之中,我收获了许多。在这几个炎炎夏日之中,虽然各种活动常使我汗流浃背,大量的采访活动也使我口干舌燥。但是我们的行动切实的传播了垃圾分类的知识和意识,纵然一个小团体的努力在总体的环境问题不足为道,但也应当相信星星之火亦有燎原之日。在保护环境的道路上,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今天的社会实践只是我们的一小步,之后应当更加努力为神州大地美好的自然环境贡献属于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