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偶然的机遇下,参加了一个写作交流群。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对写作抱有热诚,以及对写作可衍生功能存有不同希冀的学员朋友。
我是抱着“为什么有些人每天都能做出文章来?”“是什么样的力量支撑着他们天天更文?”“如何做到每天都有素材可写? ”这些好奇申请加入的。
在听了课程之后发现,其实答案不算稀奇,有很多,如果是熟悉一些比较热门的公众号出产的文章风格,就该了解到的理论总结。只不过由老师归纳之后更接地气,不少学员纷纷表示“受益匪浅”。
很难说听讲后收获究竟有多大,毕竟每个人对所获得信息,吸收及分析能力各不相同。对我而言,有些观点不无裨益,尤其是对于自我坚持,以及时间管理方面的建议。素材收集方面言之有理,但操作时却因人而异。
好在同学们都很热情善意,互相鼓励。这是加入以来最宝贵的收获。
(2)
交流群中同学们都不吝啬把自己的作品发出来彼此探讨、评论。过程中,不难发现,有不少功底已然深厚的,或者已经有在运营个人品牌的同学进步很大(或者说他们本来就已达到这水平);
有些学员则是现学现用,按着教授的套路一一去试(包括字数、架构、故事元素,标题手法等);
还有些学员则仍然坚持自己原有的风格,以自我的生活感触为主,促成一篇又一篇习作;
更有些学员则说,学习了之后反而更加迷惘,不知该如何下笔去写了。
大部分时间,我在交流群中不太有机会插话。除了因为人多刷屏太快,还要一一去拜读和学习大家发出的文章。
有个别写作能力强的同学,更文频率及写作质素都越来越高,有些读来并不逊于某些粉丝上10万+的公号作者。
(3)
老师给学员们布置了作业,要求每天都坚持写,集满3篇给发送点评。
大家纷纷执行。
你别说,人不被逼一下,还真不知道原来有些事是能逼得出来的。看着同学们纷纷打卡更新进度。也不禁着了慌。逼着自己电脑前坐定,抓着还不够成熟的一点念头就开始,风格及主题不同的几篇作业总算凑齐。
全然忘记自己本来申请了个人公号究竟是想派什么用处的了。甚至最新一篇还写出较为犀利的文字,与原本想坚持恬淡闲适的日常记录相去甚远。
感觉离自己的初衷有点远了。
(4)
前几天看到有一个学员,已然能醇熟地运用训练教材中的几项要素,把同样作为集训班成员的收获与心得写成文章。洋洋洒洒,用词老道,结构井然,通篇读来竟可看作是另一篇完整的教材。主要观点是“写作,就是要用套路的”。
不禁想起有位关注了很多年的编剧,在自己编制的电视剧发布会上对观众说:“希望大家能收看并喜欢这部剧,我真的是很用心地在写每一句台词。”(那部剧当年大火)
我粉了这个编剧很多年,基本上她的剧我都会去关注,但作为真爱粉,也不免严苛,最近几年的作品,我竟都没有完全看完就弃了。
尽管她的每部作品播出,收视率都很高,市场很是买她“金牌编剧”的面子。
但我会在剧集的交流平台上读到“历年作品的创新意识、桥段架构每况愈下”的评价,与我内心的感受一致:噱头够,场面大(演员大牌),再加上她娴熟的对白创作往往让人捧腹叫绝;但偏偏整部剧完结后,叫人动心动情的感受越来越少了。
但是其中的台词及对白能力还是功不可没,在同业中属佼佼。想来,可能就是因为编剧自言的“用心”吧。
这个编剧曾经透露过,对于大部分受群来说,电视剧不用太深刻,曲高和寡,卖好不卖座。要满足消费市场,95%的老套(路)+5%的新鲜感就足够了。
这么一想,倒是与时下越来越火地媒体人使用的手法有相通性。
95%的读者,用套路去吸引他们读你的文章。然后加入5%的独创观点及心意,用来感染他们持续读你的文章。
(5)
不禁想起有瞄到群里偶尔跳出来表达羡慕的新手表示:“我都写不出来。”“我写完了自己反而觉得没法看”或者是“我虽然写成了,但是感觉离老师教的相去甚远。”
类似我的心声。
套路诚然要有,但我觉得走心的文字更适合自己。前几天发了一篇文章,只是简单记录一个外出游玩的行程,加入一些对生活的小小感触。平平淡淡的内容没什么亮点,有个读了我文章的同学私下给我鼓励,说感觉读了之后觉得很温暖。
听到这句话觉得心中一亮,记起很多年以前也有网友给我这种留言,说是“光是读着你的文字,就这样一直坐了很久。感觉心下平静。很舒服。”
如果可以,我想坚持用95%的真诚心意来写文字,再加5%的精力多修文学素养。
无关乎有没有评价,点赞,或者变现,而是可以梳理内心。若干时日后再来重读仍然能觉平心静气,并助回顾内心的成长。
(6)
技巧,包装,套路可以快速达到某种目标。但是用了心的东西,才能让真正懂得的人感受得到。
比如日本有很多拉面好吃,一直被游客称道。当你去了之后才会发觉,好味道的拉面馆即使生意再火爆,它都只是个小小店面,不会去进行扩充以容纳更多的客源,增加销量。因为经营者精确地计算过,一碗面条从制成出锅到进入食客口中所能体验到的最佳的口感,其温差所能耗费的步速及距离,只有那么一点。也就是说,为了将最好的口感给客人,他们将每一碗面条的制作流程,包括店面空间均作了详尽地钻研。 也正因为如此,才会让客人们回味、传扬如此美味,以致于声名远播,不惜有食客从海外慕名而来品尝。
这可谓是用心对待,及以流程化工艺处理经营之事的一个对比考量。
坚持用心才能走得久远。尤其是对待自己真正喜欢的事。
以此,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