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写了一篇文章,里面引用了作家贾平凹的一段话“坏人在一定的时间里是活得很好的,又有钱,又有好身体,还常携着漂亮女人,似乎天忘了报应。这是因为坏人无羞耻心,不守道德规范约束,能吃饭,又不失眠。但坏人最终下场不善,皆缘于他养成习惯的思维意识必会造就他与世事的全面相违。”
贾平凹的这段话,是他给别人的一本儿书作序时写的,因为自己无端被一些人诬蔑和消费有感而发。他把那些为了出名获利不顾及别人的痛苦,无中生有,胡编乱造所谓事实的人称为坏人。
短文发表之后,不想小爆了一把,几个小时阅读量就上了10w+,而且还有不少的点赞、评论和转发,其中一些黄V们也在评论区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我总结了一下,网友们对世俗观念里的坏人普遍生活得好,而好人则大部分生活的不那么好感到不公平。
有网友说“好人看重道德,活在别人的世界里,坏人只遵从自己的内心,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所以好人心累,坏人就显得为所欲为,看起来活得很轻松。”
还有网友说“一个成熟理性的社会,一定是现使现报的社会。好人好事应弘扬光大,坏人恶行要绳之以法,而不应指望正义只会迟到,从来不会缺席。本来是法律干的事,为什么要把它交给道德?”
“好的社会制度应该是坏人活不好,好人活得不坏,坏人活得好就是对好人的鞭挞和讽刺。”
更有网友说“坏人的基因是适应社会生存的基因,在优胜劣汰的规则下,好人的基因正在被消磨直到被淘汰。”
那么,做一个好人的信心,真的正在被社会消磨吗?
贾平凹在这篇序文的开头说“世上的坏人和好人是平均分配着的,所以在任何地方你都能遇着坏人或好人。好人的好处似乎并不见其好处。好人老实,老实并不性钝,只是心存善良。”
社会是一面镜子,坏人的存在映衬着好人的好,好人的行为凸显着坏人的恶。好人可以是一个开着豪车的老板,在被一个收废品的老人碰到自己的车之后,象征性地拿起棍子敲打一下老人的脚蹬三轮,说了句“扯平了”,然后坐上车潇洒离去。好人也可以是在自然灾害发生后,从自己微薄的收入里捐献出力所能及的爱心。
可见,好人所以成为好人,不是因为他富贵或是贫穷,也不是因为他地位的高下,而是缘于他本性的善良和骨子里那份真诚。好人对于幼弱的怜悯,对于人类灾难的关注,往往不是刻意为之,而是天性使然。所以不管世界如何变幻,作为好人的信心永远不会被消磨,更不会被淘汰。
同样坏人成为坏人也因为他如影随形的自私和卑劣,坏人做恶事也不是偶然的,一旦他尝到做坏事的甜头,就会陷入人性的深渊。不管他是亿万富翁或是街头流浪,身上散发的总是遭人唾骂的恶。
近日被央视主持人白岩松称为“垃圾”的上海某上市公司的董事长,就是一个无可争议的坏人。坏人有时候会企图把自己标榜为好人,既便他成了政协委员,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也掩盖不住肮脏的内心。功成名就而不知洁身自好,这正是坏人的本性使然。
社会和人性是复杂的,有坏人就会有好人,有善良就会有邪恶。邪恶肆无忌惮欺负着善良,善良义无反顾纠正着邪恶。此消彼涨,寻求着世事的平衡。好在“人之初,性本善”,严格意义上判定一个人的好坏只能是相对而言,好人也有冲动之下做了坏事的时候,而即便是十恶不赦的坏人,也会偶尔做一点儿好事,不管是不是出于他的本意。
坏人变好不易,但毕竟还有弃恶从善者,正因为不易,才有了“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一说。好人变坏不难,也因为不难,才会一失足就成千古恨。
父母们教育孩子常常用做什么样的事情是坏人,做什么样的事情是好人这种简单的是非观让他们明事理,辨善恶。大抵是没有哪一个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去做恶事,成为坏人,而是希望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撒下善良种了,使孩子成为正直有担当的好人。
所以说,做一个好人的信心,不管在什么时候都不会被社会消磨。它是每个人曾经的必修课,远不是坏人们一时的风光所能撼动的。厚德载物,宁静致远,只有做一个堂堂正正的好人,你才能时时处处心安理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