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个美丽的误会。最开始想要读这本书,是因为我以为这是痞子蔡的新作。后来别人送我后仔细一看,原来是蔡崇达先生所作。
私认为,作者的每一部作品都是感情的沉淀,就像我觉得诗人的诗只写给自己一样。
蔡崇达先生的第一本书《皮囊》,应该是成功的。如何判断一本书成不成功呢?我自己的一套判断方式是——读完后看有没有哪个句子你觉得很深刻很有韵味,让你有想把它背下的冲动。
“肉体是拿来用的,不是用来伺候的。”
这句话合不合理,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看法,至少我是不赞同,但这并不影响我喜欢这句话。
写作最难的是写出有哲理性的话,因为你要用短短几字、几句写出内心复杂纷扰的愁绪苦思,我们都明白,你也知晓,可是就是无法凝练成一句话,点清点明。当某天看着这样的一句话,它讲你内心汹涌澎湃的感情用数几个字理清时,你除了产生感情上的共鸣外,你还会产生一个疑问——为什么我不能?
为什么我不能?这个问题我解决不了。偶尔翻看到以前写的一些句子或文章,还会觉得,怎么回事呢,那个时候的自己能想出这样的句子吗?感觉很奇妙。后来明白了一个道理,当思绪翻涌时,一定要拿起一支笔,等着思绪绕成的那几行字,然后把它记下来。那是灵魂的沉淀。
所有的经过思绪的锤炼而出的字眼都是灵魂的沉淀。
我喜欢《皮囊》的前几个故事,深沉而静寂,娓娓道来。就像是年老的人依在椅子的靠背上,默默地诉说着往事,偶尔还要抿嘴兀自笑笑。不悲不喜,却显得寂寥。
我说不出,这几个故事哪里好,可就是在看的感受到了那沉甸甸的灵魂的重量。故事的内容并不是特别出彩,母亲的执着,父亲的责骂……可那笔墨勾画出来的场景却是如此让人心酸胃涩。那种只有记忆深入灵魂的时候,才显得真切,才能在刻画人物时,画出皮肉骨和感情。
所以,在《皮囊》这一本书里,你能挖掘出一个坚强却又隐忍的灵魂。他不需要任何人同情怜悯,他只是想把刻入灵魂的回忆记录下来,谁看谁读,感动了谁,影响了谁,他都不在意,他只是想说说,他和他母亲父亲之间的琐事。
将刻入灵魂的回忆再刻入这人世间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