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之二:结构新颖, 可读性强的传记类作品,令你眼前一亮
朱玉林
《仙道金台——张三丰第一道场金台观》是传记类作品。
历史上,张三丰在宝鸡金台观留下众多遗存,要全面记述难度较大。作者将老子文化传承作为《仙道金台——张三丰第一道场金台观》的连缀线,串起金台观,串起张三丰在宝鸡的历程,这种写法非常新颖,有一种复线叙事的润泽感。
《仙道金台——张三丰第一道金台观》以四条线进行推进:
一条线是从金台观千年历史的老子文化传承之地情结说起,对宝鸡金台观的自然景色、人文景观、历史沿革、建筑艺术、民情风俗等进行了系统介绍。
金台观为清代宝鸡“八景”之一,被誉为“金阁流霞”。金台观在宋朝末年开始创建,古建筑群应该在元代兴道时建成,与当时所有道观一样,建筑完整、宏伟、规格高。张三丰来观时,金台观由于年久失修,已处于破败待修之状。元朝末年,游历访道30年的张三丰路过陕西宝鸡,看到这里山清水秀,苍松翠柏间小径蜿蜒,深邃清幽,便居住了下来。
张三丰在此地修道,逐渐声名远扬,香火旺盛。现在,金台观庙内张三丰塑像手捧《道德经》书卷,山门广场有长达几百米的《道德经》石刻碑墙, 向人们展示着老子文化传承地的悠久历史。
一条线是张三丰传道金台观的经历。作者详细考证了史料中的张三丰的事迹。金台观的三孔练功洞,还有石碑,都是张三丰习武练功时用过的。名山名水因人而名,金台观因张三丰而闻名天下,而当年金台观则因占尽“山川之秀”“宫宇之盛”,才挽留了张三丰云游天下的脚步。张三丰在金台观修道长达五六十年,并在此研习和创立了太极拳,因此金台观被称为“太极之源、仙道金台”。
一条线是张三丰在宝鸡的传奇故事。作者广泛搜集了张三丰在金台观传承老子文化的传说故事,用简练清新的文字塑造了张三丰半人半神的“隐仙”形象。张三丰施善布道,行侠仗义,为附近人们治病疗伤,逐渐声名远扬。后来,张三丰创立全真教隐仙派,著书立说,备受道门中人和百姓的推崇。
明代数位皇帝先后封张三丰为“通微显化真人”“韬光尚志真仙”“清虚元妙真君”“飞龙显化宏仁济世真君”等名号。张三丰倡导“三教合一”,因此,被其后学奉为“三教宗师”“三教真宰”。著有《大道论》《玄机直讲》《玄要篇》,被后代收集成集,就是流传至今的《张三丰先生全集》。
一条线是古今名人墨客对金台观和张三丰的赞扬诗词咏、楼殿楹联、三丰诗选和历代碑刻。张三丰定居金台观后,结庐构殿,吟诗作赋,挥毫写书,练功种地,修行传道,行医救生,广布善事,深得当地居民的喜爱和拥戴。人们用诗词、楹联、碑刻等形式纪念他。 这四条线相互交织,如同一个人的肌肉、骨骼和灵魂,丰满而又有活力。这样的布局,使人们看到了张三丰在宝鸡传承老子文化的心路历程。
这本书文字新颖性、语言流畅性,令人眼前一亮,而且能给读者一种枝叶清新的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