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公肠粉
太公肠粉,是个小肠粉店,在一个菜场旁边的小巷里。
很寻常的小店,在很寻常的巷子里。
如果你对当地不熟,你肯定不会留意到这样的小店;如果你的脚步匆匆,你也肯定不会停留在这样的小店;如果你天天锦衣玉食,你也肯定不会留意这样的小店。
它实在太普通。
一个老爷爷,系着雪白的围裙,满头的银发,一个老奶奶,同样系着雪白的围裙,头上的黑发还尚是乌青。——这就是店里的老板和伙计了。
店里的陈设也是很简单。几张桌子,纤尘不染。一边是开放性的灶台,主要做的就是肠粉,灶台上也是擦得光锃亮,上面摆了做肠粉的一些佐料。
一边的墙上写着太公教诲:太公肠粉是用老母鸡,猪脊骨加入甘草,老姜,慢火熬一晚,制成高汤,再添冬菇、虾米、火煺、瘦肉未,并选用李锦记上等生抽精制而成,口感醇厚,饱满不腻。各种食材鲜美融合,做到滋补而不燥,芳香而不浊。
这个教诲,居然明明白白地直接把整个做肠粉的流程与秘方都公示在墙上,有秘方,公示于墙,即是对自己的临督,也是对客户明明白白的尊重。
另一面的墙上,写了一段太公肠粉的来历。说是民国初年的时候,太公为避战乱,从广西梧州到广东佛山,在佛山的汾江路创立传统的小吃店。他积毕生的经验,采用当年的晚稻米,经多次石磨的米浆为原料,悉心研磨,配以靓料,这样做出的肠粉,爽滑、味鲜、口感独特。
你随意点一份肠粉,在半开放式的工作坊中,你可以看到上浆,蒸熟,上碟,配料的全过程。肠粉上到你的桌前,你加些酸豆角,酸木瓜或是萝卜丝,当你持筷去品尝的时候,你发现当年众街坊对肠粉的称赞“白如玉,晶如玻,滑而韧,味道一流”的评语,真是所言不虚。用现在的言语去形容,已经是难以形容。
这样的太公肠粉店,听说在广东的佛山,广西的梧州和贺州等地都有好多的加盟连锁,基本上的店面都不是很大,都禀承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风俗,如果你有时晚上点去店里,那对不起,就可能吃不上这真正美味可口正宗的太公肠粉了。
在两广等地,做肠粉的多之又多,如同做美食的店也是多之又一样。这样的美食店,会让我想到一些国外百年的“小而美”的咖啡店和蛋糕店等,他们做的经营不是很大,但却一直坚持着自己独特的食材,独特的密方,不偷工减料,不欺骗消费者。生意做得再大,也不贪,不扩张,走自己的路。
这么多年,很多的小食和小吃等,都在进化变得了模样,但也有份的坚持,能让一份小吃在坚持的路上久远,不断吸引街坊的脚步。
太公训言:一定要选正料,落足料,熬够时辰,兑好味。这句训言,也让我想起江南药王胡庆余堂前的“戒欺”两字,世界上的生意可以有很多的管理攻略,有很多的成功秘方,但是我想,最基本的成功都是一样的,那就是:不偷工减料,做好产品的质量,尊重消费者,坚持着自己的路。
吃完肠粉后,我听到屋角传来一阵鸟叫的声音。吱吱吱……唧唧唧……一角的两只笼子里传来鹦鹉的叫声,这边的老爷爷和老奶奶一边打烊,一边用粤语在交流着不久的春节的一些事情。街边的路灯刚亮不久,一片详和的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