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家长让他的孩子憋住,当时孩子正在商场里哭,引起了很多人侧目,这个家长不好意思了吧,于是声音很大的开始数数,从一数到了十,家长就离开了,孩子哭的更凶了。
大概十分钟吧,孩子确实没力气了,这十分钟里,孩子用完了全部的力气,这不是我的夸张,然后家长又出现了,很骄傲的看看周围,抱起来孩子就走。
也许需要补充一下,上边那个哭泣的孩子,应该不会超过五岁,他的家长用了数数,又用了离开,并没有让他意识到,公众场合不要哭泣,否则会很尴尬。
也或者有的时候是有效的,但是今天孩子很强烈,数数不行,远远离开也不行,遗憾的是,这位家长不知道离开不行,从他十分钟露面,就可以看出来,他特别自信。
而孩子的停止哭泣,会助长他的误判,下次孩子再哭,不出意外的话,他还是先数数,一看没效,就马上离开,十分钟再回来,孩子会不会还在那儿哭。
我真的很想参访这位家长,如果孩子还哭,你会怎么办?这还是大庭广众啊,抱起来孩子就走,显然已经不可能了,孩子有点重,加上孩子的反抗,思来想去我没办法了。
但我也不能真的去问一问,因为我更关心另外一个问题,这个孩子是不是真的有什么需要,请不要说孩子是无理取闹,或者拿你为孩子好的借口,来回避孩子真的特别需要。
哪怕孩子只是想吃一块糖呢,吃糖的危害大家都知道,就像大人都知道吸烟的危害一样,请不要害怕啊,我只是举一个例子,吃糖对孩子没有这样危险,我明白!
我的意思是,孩子的需要是不是应该满足,换一个说法,孩子的情绪我们用不用照顾,从我这里来说,是需要,也必须照顾的,只要我们力所能及,即使能力有限,也要和孩子沟通。
请不要说孩子不懂,你都没有沟通,就提前否定了孩子沟通的可能,原来孩子不沟通,不代表这一次不行,因为沟通就是在沟通中培养的,我想说的是,哪怕不行,我们试了,孩子知道了还有这个方法,可以满足他的需要,那么下次他也许就不哭了。
希望大家都明白,孩子也是没有办法了,他才在公众场合哭的,他的撒泼是逼不得已而为之啊,家长习惯了数数远离,孩子也习惯了哭泣撒泼,都没有沟通在里面。
这才是问题的关键,在《正面管教》这本书中,说到了家庭会议,就是在告诉我们,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要让他们习惯于沟通,到了长大一些,他们也会和这个社会沟通的。
有的朋友也许要说了,数数不是沟通吗?一个数字一个数字的提醒,就是在和孩子沟通啊,只要孩子配合着站起来,就有可能实现孩子的愿望,这不也是沟通能力的培养吗?
不是这样的,绝对不是这样的,数数是在命令,从孩子的情绪反馈就可以看出来,他已经受够了这样的办法,远远离开也没考虑孩子,我最后说的是安全,孩子的安全——家长,你考虑了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