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复习一首苏东坡的诗词吧: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第二十章 国画
苏东坡不仅创造了他有名的墨竹,他也创造了中国的文人画。他和年轻艺术家米芾共同创造了以后在中国最富有特性与代表风格的中国画。中国绘画的南派重视一气呵成快速运笔的节奏感。
在中国是书画同源的。在技巧,在工具材料,在批评的精神与原理,都是如此。若不懂中国书法中的美学原理,就不能了解中国画南派的起源。
苏东坡是中国南派印象文人画的始祖之一。
米、苏、李(李公麟),宋朝三大画家。
中国字是抽象画。
艺术上所有的问题,都是节奏的问题,不管是绘画、雕刻、音乐,只要美是运动,每种艺术形式就有隐含的节奏。
为了寻求富有活力的线条,中国书法家转向大自然。
中国书法家想在笔下运动上所模仿的,就正是这些自然的节奏律动,而也非中国感受力极为灵敏的毛笔不为功。有的笔画坚定而圆满,暗示狮子蹄爪的巨大力量,有的笔画暗示马腿的强壮有力、骨节嶙峋。有的点画要暗示清爽整洁,字也有方正的肩膊腰肢和支架,像端正的女人,正如中国艺术批评家所说如“美人头上戴鲜花”。有的模仿枯藤的美姿,藤的末端稳定而微微向上弯曲,复点缀以一些嫩芽小叶以求平衡对称。千万不可忘的是,那条枯干的垂藤的平衡,是自然而完美的,因为其末端弯曲的形状与角度,全以此长藤的重量、茎的支持力、在这边或那边残余的叶子的重量为依归的。
所有绘画都是一种哲学不自觉的反映。中国画不知不觉中表示出天人合一与生命运行的和谐,而人只不啻沧海之一粟,浮光掠影而已。
这篇终于看完了,相当于林语堂先生的一篇关于画的论文。我对画除了有一种天生的感觉,可以说一窍不通,所以这篇我只有瞻仰的份,不敢做任何评价。还是学到了一些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