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唯一能做的事——
决定去拯救 / 你唯一能拯救的生活。
——玛丽·奥利弗
建筑师隈研吾说:“诗意的时刻源于日常。”
诗意属于每一个人,不分职业,只需一颗温热而明朗的心。黄昏的晚霞,幽谷里的星空,疏朗蹁跹的飘雪,枝叶缝隙中的光影……
这与诗人玛丽·奥利弗的观点不谋而合,“诗不是事业,更不是一种职业,它就是生活,是幸福本身。”若想逃离乏善可陈的日子,走入诗意的生活,便要学会“行得缓慢,时常俯身”。
Jane Newland [英国]
尝试让明亮的事物,涣涣然流经我们的肺腑和四肢吧。就算乌云遮日,也要静候云开日出的时刻;哪怕冰雪载途,也要企盼风霜消融的春天。
有时想想,不正是明亮与荫蔽的存在,才促成了斑驳的光影;不正是暖阳与风霜的交替,才组成了所谓的气候。
就像作家韩松落曾写下的一段文字:
所以要等,所以要忍,一直要到春天过去,到灿烂平息,到雷霆把他们轻轻放过,到幸福不请自来,才笃定,才坦然,才能在街头淡淡一笑。春有春的好,春天过去,有过去的好。
尽管我们的生活总是艰难叵测,愁思绵长,但在生命的内核里,总会发出隐隐明亮的讯号,如同一场情绪上的重启仪式。
“在那些充满了阳光的长长的下午,我无所事事,也无所惧怕,只因为我知道,在我的生命里有一种永远的等待。挫折会来,也会过去,热泪会流下,也会收起。”(席慕蓉语)
你到访这个世界也可以
这样行事,放轻松,任由阳光
盈满你,然后闪亮。
当你心路不开,置身在一片属于你的树丛时,瞬间便知阳光充盈的妙处了。它改变不了万物,却让万物改变了自身。
在生活面前,有些人低头走路,有些人眼里有光,心若有光的人,又何惧山高路长……
来自为你读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