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腰
我通常拿到一本书时,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扔掉书腰。
刚开始时我还会反复看一看,舍不得扔、放在旁边,总感觉它是书的一部分,扔了似乎就破坏了这本书的完整性。
时间久了,堆积的书腰到处都是,放哪儿也不是,就干脆一股脑全扔了,到了后来,知道反正也会扔,干脆就不纠结了,拆下来随手就丢进了垃圾桶。
扔书腰的原因无非是因为阅读时,书腰会上下乱窜,强迫症又要去整理它,干脆拿下来好。还有种情况就是我嫌弃它挡住了我喜欢的封面,还写满了一堆与文章似乎也没什么关系的内容。
所以我总是在想:为什么要设计出书腰这种东西呢,就留下简简单单的好看的封面不好吗?也省去了我纠结的心情。
前两天因为一些阅读需求选读了几章《怎样阅读一本书》,书里提到,许多作者会在书腰上尽力写出全书的核心概要,如果书腰上大多写的都是些假大空的东西,这样的东西我们总是能一眼识别,这也说明这本书可能没什么可讲的内容。
所以选择书籍时我们可以通过书腰获得一些有关这本书的信息,再从前言、目录等去获取关键信息来决定这本书值不值得自己花时间去读。
这时才明白书腰不仅是是书籍的宣传工具,也会有作者尽心想要展现全书的概要的内容,为了让读者有个大概的印象,作者也会费尽苦心。
所以你是如何对待新书的书腰的呢?
最近读到一本书,书腰上的文字有点有趣。
我是一个比比皆是的普通人,走在街头并不会引人注目,在餐厅里大多被领到糟糕的座位。如果没有写小说,大概不会受到关注,会极为普通的度过极为普通的人生。
不过机缘巧合,偏巧有一点点写小说的特质,又得到幸运眷顾,再加上几分顽固(往好里说是持之以恒),就这么作为一介职业小说家,一写便是三十五年有余。这个事实至今仍然令我震惊。我想在这本书里表达的,就是这种震惊。
这本书是我认识到上面的方法后,拿起的第一本有书腰的书,我算不得村上的忠实读者,前面读过他的《当我跑步时我谈些什么》和《且听风吟》,细节也记不大清楚了,身边倒是认识几位村上的读者,对他评价颇高,也能看出村上对他们的影响。
这条书腰上的文字我很喜欢,如果非要用形容词来形容一下,就勉强用“朴实无华”来形容吧,还有些小幽默和实在。
这两段话带给我的感觉就是,他究竟是使用了什么魔法,使自己从一个“在餐厅里大多会被领到一个糟糕的座位”的普通人,摇身一变成了极具影响力的职业小说家的呢?
打开书籍后发现没有前言,也没有推荐序,直接就是目录,这下我可获取不到太多关于这本书的信息啦,只能看看目录,猜猜作者大概会讲什么。
以往没有见过没有序的书籍,还是会感到有些意外,读到后面才发现书封上村上春树也没有被标上类似某某作家的标签,也觉得这个人真有趣。
这条书腰我是舍不得摘下来扔掉了,好在因为书的封面比较硬,它也没有不听话的上下乱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