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不过是可怜的胆小鬼罢了。”徐姐说到
由于工作原因认识了徐姐,35岁,女儿八岁半了。
徐姐小时候就是父母眼中那个人人称羡的“别人家的孩子”。3岁能数150数,4岁能识100个字,8岁会下围棋,9岁能看四大名著,考试常常拿满分,连吃饭,学走路都比别的小朋友早!
每个长辈都夸她聪明,所以她在很小时就认为自己智商高,别的小朋友挑食她不挑,别的小朋友玩泥巴她不玩,别的小朋友冬天不肯起床她不会……因为她聪明啊,聪明怎么可以不懂事让大人操心呢?
上小学了,老师有时会出一些难题,她总是第一个答出来的,老师夸她真聪明,更让她觉得自己智商比别人高。
在这种环境的影响下,徐姐从此在让自己看起来聪明的路上无所不用其极。
她说自己从来不预习和复习功课,从来不会为了考试挑灯夜战,从来不会一遍又一遍的做错题,因为她聪明啊,聪明人当然应该看起来很轻松。她觉得自己没有运动天赋,不能让他人看出来,为了逃避体育课,故意变得很胖,找各种借口不参加。结果可想而知,成绩一落千丈,大学遥不可及。
走进社会参加工作,就算自己对现状不满意,也竭力控制自己不对利益,晋升表现出有兴趣。结了婚有了孩子,所有的难题更是有了托辞,孩子第一。
徐姐说:“你发现了吗?我宁愿别人觉得的我懒,不努力,不上进,没兴趣……就是不能让别人觉得我不够聪明。”
在这种思维模式下,徐姐的生活中出现的问题越来越多,她不能处理好夫妻关系,婆媳关系,亲子关系,家庭纷争不断,也无法解决工作和生活的冲突。眼看着自己多年来苦苦维系的形象全部崩塌,惶惶不可终日,一度怀疑自己得了病,游走于各大医院。女儿学习也不好,变得越来越胆小,不自信。于是她不停的拷问自己,哪里出了问题?哪里出了问题?
她求助于他人,求助于专家,求助于书籍,终于知道了问题所在,原来自己一直活在固定型思维模式里,成长型思维模式从未出现在她的世界里。
斯坦福大学卡罗尔·德韦克教授是人格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领域内公认的杰出学者之一。经过数十年的研究发现了思维模式的力量。《终身成长》正是她几十年研究成果的总结,2017年9月,作者对“成长型思维”的突破性研究,荣获了全球最大教育单项奖“一丹奖”。
在《终身成长》里,你将收获:
01 WHY?——为什么要培养成长型思维?
02 WHAT?——成长型思维模式的影响及常见误区;
03 HOW?——如何培养成长性思维模式?
通过了解和改变自己的思维模式,以最简单的方式培养对学习的热情,和在任何领域内取得成功都需要的抗压力。
WHY?
你觉得能力是一成不变的,还是可以培养的?由此可以延伸出2种不同的思维模式,一类是固定型思维模式,另一类是成长型思维模式。这两者有什么不同?又为什么要培养成长型思维模式呢?
让我们来看看2种思维模式的对比,你马上一目了然。
固定型思维模式认为人的能力是固定的,如果做某事需要努力,你肯定不擅长,真正的天才,都易如反掌。失败是因为你的能力有限。
成长型思维模式则认为能力是可以后天培养的,即使自己不擅长某件事,还是可以全心地投入并坚持下去。失败是自我成长获取经验的一种方式。
徐姐就是陷在固定型的思维模式里,把发生的每件事当做衡量自己能力和价值的一个标尺。认为风险和努力会暴露自己的不足,证明自己没有足够的能力去完成某项任务。
努力和失败一样,意味着她不够聪明,没有天赋。况且如果没有努力,还可以说“我要是……”,而一旦努力过了,就不能再找这个借口了。努力过后还是失败的事实太恐怖了。所以为了短时间内看起来聪明,宁愿牺牲自己的前程。
WHAT?
成长型思维不仅仅局限于个人成长,在各个领域都发挥着重大作用。
教育方面——传播和培养正确的思维模式,成为好老师/好父母。
很多父母喜欢夸孩子“好棒““聪明”“有天赋”,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针对数百名学生进行试验,却得出了一个截然相反的结论:对孩子的智力水平进行表扬,会损害他们学习的动力和表现。
因为你这么表扬就等于在跟孩子说:“你英语这么好,是因为你聪明。”“你手工课好,是因为你有的天赋。”无形中灌输了固定型思维模式。
孩子会自动解析这些信息,大人表扬他,是因为他聪明、有天赋。所以要继续受到表扬和认可,必须表现出聪明。孩子的注意力就会转移,而不是放在后天努力上面。遇到困难时,他会有意识躲避,万一失败了,别人不是觉得他不聪明了吗?
一个成长型思维的父母是怎么做的呢?
01 表扬努力,而不是聪明;
02 表扬过程,而不是结果;
03 表扬成长,而不是表现。
比如孩子考试的好,你可以说:“你的成绩表明你真的为你的考试付出了很多努力。你反复阅读了材料,画出了重点,对自己进行测试。你的方法确实奏效了!”
一个优秀的教师是相信人的能力和智力是可以发展的。
这些老师不会根据学生们一开始的表现,给他们贴标签,判断谁聪明、谁笨,然后放弃那些“笨”的孩子。
他们会创建一个充满信任、摒弃评判的学习氛围。这种氛围就是“我会来教你”,而不是“让我来评判你的能力”。教会他们热爱学习,教会他们最终学会自学和思考,并努力学习基础知识。
一个优秀的老师不会降低标准让学生来体验暂时的成功,这样只能培养出教育水平低的学生,他们只能做简单的事情,还容易自视甚高。
为什么成长型思维模式的老师如此无私,愿意为成绩不好的学生奉献这么多?
因为他们是圣人吗?
事实上他们并非毫无私心,任何事物都是一体两面的,学校是给孩子们学习的地方,也是老师学习的地方。他们热爱学习,而教学是学习的绝佳途径。他们可以通过教学学习别人的思维方式,学习自己的教学内容,理解自己和自己的生活。
商业方面——成长型思维注重培养成长型企业和团队协作的文化氛围。
人际关系方面,成长型思维不会认定对方已经定型,难以改变,也不会希望对方彻头彻尾的改变,而是遇到问题时,双方都需要努力,摆脱责备去理解问题,采取对事实有帮助的行动,鼓励对方达成自己的目标,促进彼此成长,并互相肯定。
看到这里很多人以为掌握了成长型思维模式,事实上你会陷入4种常见的误区:
01 把喜欢的优点称作“成长型思维模式”。
一个思想开放、灵活性高的人,会说自己拥有成长型思维模式。但是拥有灵活性和开放的思维,与专注于个人能力的发展,是完全不同的两件事。
02认为成长型思维模式只关乎努力,特别去夸奖别人的努力。
在这里,努力的过程并不只包含努力本身,也注重结果。在采取的策略不奏效时应该学会转变思维,尝试新的策略,听取意见。
03称赞根本不存在的努力。
不能把称赞努力当做一种安慰奖,弄清楚为什么这种努力无效,寻找别的资源和策略来改善这种情况。
04把成长型思维模式等同于可以做任何事。
成长型思维并不是简单地告诉“你可以做任何事”,而是帮助你获取技能和资源,通过努力达到目标。
HOW?
想要培养成长型思维模式,需要四步。
NO1接受
有一个客观存在:我们每个人的思维模式都是成长型和固定型的混合物。你首先要接受这个事实,但并不意味着要去接受它的高频率出现,以及接受它带来的危害。
NO2 观察
要明确是什么激发了你的固定型思维模式。是失败?批评?任务的截止日期?自我怀疑?还是他人的反对?不要着急评价它。
NO3 命名
给固定型思维模式起个名字,他是如何让我们思考、感受和采取行动的?这又会给身边的人带来怎样的影响?
NO4 教育
邀请他和你一起走过这段旅程,不要镇压或禁止他,就让他做他想做的,让他跳舞、唱歌,然后当他稍微安静下来的时,教育他,让它接受挑战,不要放弃,耐心一点,在受挫后卷土重来,并帮助和支持他人成长。
再回到徐姐身上,为了挽救自己的婚姻,为了不让女儿成为像自己一样内心懦弱的人,徐姐每日自省,开始晨跑,读书,努力控制情绪,努力改善家人关系,真心的陪伴和支持他们,在单位积极工作,打造自己的专业技能。历时一年,大家都说她像变了一个人,徐姐表示开始改变并不容易,但你要勇敢的迈出第一步,并持续下去!
小结
也许固定型思维模式深深的扎根于我们的脑海中,想要迅速看透问题的本质,就要把问题分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WHAT层面,也就是事情的表像,具体做的每件事;第二个层面是HOW层面,也就是如何实现;第三个就是WHY层面,也就是为什么做这件事。
借助这三问,时刻观察自己的行为,重新定义自己的思维模式,持续的行动,深信你的能力是可以发展的,我们才能增加对未来的掌控和把握。要知道顶峰是固定思维模式者渴望抵达的地方,却是很多成长型思维模式者工作激情的副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