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
何因不归去?淮上有秋山。
韦应物出身京兆韦氏逍遥公房,以门荫入仕,治理滁州、江州刺史,检校左司郎中、苏州刺史等职。韦应物是山水田园派诗人,他的诗风澄澹精致,诗歌内容丰富,风格独特,影响深远,以王(王维)孟(孟浩然)韦柳(柳宗元)并称。约贞元七年(791年)初,韦应物在苏州去世。
阅读与理解
江汉,唐朝指江苏淮阴一带,作者在此地区做地方官,经常与往来的朋友相聚。梁州:唐州名,在今陕西南郑县东,与淮河一脉相承。
诗中文字通俗易懂,人人读来意味深长,特别针对中老人来说,特别对长期旅居他乡的人。在异人见到家乡的朋友,一些从小,从青年一起工作的人,从小一起玩耍的人。作者在年青时,因为家世显赫,因为世代为官,作者本人也是年少而轻狂,对世事世俗与常人认识不一样。后因变故,离开朝庭核心,外出做官,才真正知道人间世态炎凉,真实的社会与现实。由此转为山水为伴,心境淡然。
正是高山高水流,低洼低积污。真正进入社会,才知道人心的变化无测,世事的变化非人力所左右。想想年青时,风花雪夜,呼风唤雨,为所欲为。而在他乡,风俗不一样,世人当外人,与人交流与认识总是存在偏差,人与人的距离太远,而没有美感。人与人太近,而美得让人不能相信。意外见到了年青时的好朋友,大家相聚一场,放松放纵放情地对饮,不断地讲述青年时的所见所干所想,美好的回味,总是让人挥之不去。
我们想想,特别是中老人的记忆中,今天的事记得不清楚了,明天的事不想去追求,昨天的事好像怎么也忘不了。这是什么原因呢?今天的事,想好好记忆一下,正如茶杯一样,快满了,只能添加一点点,再想多记忆些,怎么也记不住的。明天的事呢,不用去期望,因为明天的事总会来的。有时还在想,明天你来得慢些吧,因为我们的时间不太多,身体的状态不允许我们有快的节奏了。昨天的事,小时候的事,儿时的事情,年青时的放荡,年青时的冲动,年青时胆大妄为之事,有时自觉不自觉会在心底一点一点涌起来。特别是,当与你的年青时的朋友一起,一起光着脚丫长大,一起为所欲为做事的人,一起在魔鬼冲动时所做的一些事情时,当一个朋友的到来,就像心里深层一次波动,一次地震,一次琴弦的撩拨。在我们的心灵深处,它像平静的湖面上突然猛然地,一个激灵的石块从天而降,在声音和波纹不断地不断地向四周漫涎开来。见到了故人,想像这些年来在他乡的饮食,他乡的口音,他乡的习俗。我们不能不改变自己,适应他乡的烟火,适应他乡的山水,适应他乡的风味。永远无法忘记的是故乡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
有研究表明,一个人的味蕾记忆是三岁时形成的,所以家乡味道有一种特别的记忆。一个人十二岁的记忆是最原始的自然的发自本性的,所以十二岁前的记忆是很难忘的。一个人感知环境是小时候长期形成的,时间越长,人越年青,环境的感知能力越强。具体地说,一个人适应环境的能力随着年纪的增加而越不适应。
由此,我们的口味,不管你走天涯海角,总感到小时候家里的饭菜最可口。我们感觉到儿时的玩伴的感情最真情,虽然一起打过架,一起干过孩子式的坏事,一起赌气老死不相往来。原来儿时的感情才是最真切的。成年人的世界,见到儿时的朋友,总有一起说不出的感情,因为这种感情是无法用成年人来体会的。只能是心里的感受。正如“相逢每醉还”,为什么喝醉呢,自己也不清楚,总是感觉到故乡的人,像家庭成员一样,心里可能不设防,心里可放松地讲,心里可以坦荡说,可以恣意的将离开故乡的苦水苦恼苦闷辛苦像黄河长江一样日夜不停地反反复复地来来回回地像倾盆大雨濛濛细雨天花乱坠地倒出来。
“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与故人的欢笑中的情感依旧,只是声音变得混重和沉重。年到朋友的鬓发,想想自己也是一样的吧。花白与灰白,岁月不饶人,人人都平均。趁着今天的相聚,我们就一醉而休吧。最好不醉为好,因为人逢知己千杯少呀。如果我们喝醉了,说明我们就不是知己了。
“何因不归去?淮上有秋山”。朋友的言语中,透露着让我回故乡的意思,我又喝了一杯清酒,感觉醉意更强烈了。谁不想回去啊,人的身体回去了,时间还能回得去吗?父母都不已不在了,回去还是有什么意义呢?感觉是家乡故乡,又感觉是他乡异乡。细细想想,淮水相连,它从故乡的流过时,已把家乡的感情注入到流水中了。我在淮水的滋养下,跟在家乡的生活,有什么差别呢?淮上的秋山,山山相连,一直到故乡的山脉中。我在这里,跟家乡有什么区别呢?我们都生活在山水之间,只要我们的心里有足够的宽广,我们的心里波澜就有足够远的影响,我们的心思就放得足够的远方。家乡与故乡,他乡与异乡,原来都是我们的心里心乡。
心里有山水,心里就有安放之处。我们的心思安放好了,心安而自得,我们就可以找到真实的自我了。安心之处即是我们的故乡,也是我们的心乡。心存山水,山水也有心。山水之间,我们的心意就播种得更远,我们的心乡在山水之间,在风雨之中,在朝露之中,在晚霞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