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阅读余秋雨先生的《霜冷长河》,先生的文笔总是那么的引人入胜,读到关于名誉、谣言、嫉妒、善良等章节,仿佛人生又被哲人上了一课。
文中精彩片段赏析:先生说:嫉妒的起点,是人们对自身脆弱的隐忧。人生在世,总是置身于强、弱的双重体验中。强势体验,需要有别人的弱势来对照,弱势体验,则需要寻找强势的背景。强势体验大多发生在办公室、会场和各种仪式中,而弱势体验大多发生在曲终人散之后,个人独处之时,因此更关及生命深层。白天蜂拥在身边的追随者都已回家,突然的寂寞带来无比的脆弱,脆弱引起对别人强势的敏感和防范,嫉妒便由此而生。这是一种隐隐的心理失落。
读后最大的感受:当我们不能敏感捕捉内在的感受时,我们也往往会陷入一种不自知的状态,那么从众、嫉妒等心理现象也会不断挤占我们的内心空间。因此,时时内省可以帮助我们不断发现自身出现的不足之处,避免受嫉妒之苦。
内省的能力,需要我们从觉察内心开始。对自己觉察越深,我们就越能跳出原有的世界,看到日益强大的自己。觉察是我们看见自己的重要方法,也是让我们看到别人的重要方法。看见自己的需要,便能理解为何自己能够做出这样那样的行为;看见自己的情绪,便试着去接纳自己的不足;看见自己负性的心理体验,便开始了积极地朝向。嫉妒时的心理体验,是很好的驱动价值,当我们能觉察到并能认真审视它的时候,它的驱动价值便能被发现,从而静下心来认识自己的不足,反思自己的能力界限,如果有条件迎头赶上,那就铆足劲儿追赶;如果差距太大,可以暗暗下决心,列出长期计划,让自己慢慢超越。这个过程中要尽可能避免两种情况,一是妄自菲薄,自怨自艾,不思进取,那么只能自吞嫉妒之苦;一是不择手段,费尽心机,阻碍破坏,这样闹得鸡飞蛋打,自损形象。
任何心理体验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关键是我们如何正确的对待它们。关于嫉妒,余秋雨先生最后也说,任何一种具体的嫉妒总会过去,而尊严,一旦丢失就很难找回。我并不赞成通过艰辛的道德克制来掩埋我们身上的种种毛病,而是主张带着种种真实的毛病,进入一个较高的人生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