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三月的晨雾里,温度计在玻璃管里跳着踉跄的舞。北方的梧桐刚抖落积雪,南方的栀子却已举着白瓣赴一场夏的约。气象台的曲线像被孩童揉皱的纸,折痕里藏着二十度的温差——昨日还裹着羽绒的行人,今朝忽然在街角晾晒毛衣,衣架上的棉絮与衬衫并肩,蒸腾着潮湿的犹豫。
二
冷空气是位顽童,总爱在天气预报的缝隙里偷袭。它把暖风酿成的桃花醺醉成一团乱红,又用霜刃削去柳梢的新芽。菜市场的老妇把春捂的谚语叠进塑料袋,年轻人却在咖啡馆的落地窗前剥开第二层肌肤,露出锁骨上犹豫的春光。连候鸟也失了迁徙的罗盘,灰雁在广场喷泉边徘徊,翅膀沾满忽冷忽热的迟疑。
三
温度在日历上撕出裂缝。二十四节气被揉成皱巴巴的纸团,清明前的雨本该润如酥,却冻成冰碴刺进犁沟。农人蹲在田埂数着回暖的时辰,指尖触到土壤里颤栗的根系。大棚里的番茄苗在薄膜下瑟缩,而山野的蒲公英已迫不及待炸开绒球,乘着某日骤起的南风,把种子撒向未卜的冷暖。
四
衣柜成了微型战场。羊毛衫与短袖在衣架上对峙,裤管里秋裤的褶皱还未熨平,裙摆已迫不及待扬起。母亲在阳台上晾晒被褥,絮叨着"春寒冻死老牛"的古谚,孩童却踩着滑板掠过梧桐影,脖颈上汗珠与露水同坠。气象APP的推送声在深夜响起,像一枚枚未爆的寒潮预警,悬在梦的穹顶。
五
植物在温度的游戏里学会了分身术。樱花在某个午后突然迸裂成雪,次日又缩回褐色的襁褓;紫藤的藤蔓白日舒展如浪,夜半却蜷成冻僵的蛇。公园长椅上的恋人,外套叠成第三层肌肤,掌心温度在脱与不脱间游移,像两颗悬在春与冬裂缝里的露珠。
六
街角烤红薯的炉火从未熄过。糖霜在铁桶里结晶又融化,老板用蒲扇驱赶着无常的季候,炭灰堆里埋着半化的春雪。咖啡馆的冷萃与热可可交替登场,冰块与姜茶在杯沿交战。连爱情也染上了温度的病症,誓言在升温时沸腾,又在降温时凝成脆弱的冰棱。
七
气象图上的等压线如琴弦震颤。暖湿气流与冷锋在高空厮杀,雷声是它们挫败的叹息。江南的雨忽而烫如温泉,忽而冷似刀锋,檐角滴落的不是水,而是季节碎裂的鳞甲。晾衣绳上的风标来回摇摆,像钟摆卡在春冬的交界,滴答声里沉淀着未决的时辰。
八
最终我们学会了与温度共生。衬衫里永远掖着应急的绒衫,鞋柜里并存着凉拖与棉袜。天气预报成了新的占卜术,每个出门的清晨都是一场冒险。但或许这正是春的真相——它从未许诺恒温的慈悲,只以骤变的体温教会我们,在无常里织出抵御的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