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菜一谈 客家小食“老鼠粄”

本来精通面食的客家人从中原地区万里迢迢迁徙到南方后把全部的面食制作技艺发挥到了米制品上,成为公认制作米食的专家,“粄”是客家人用来称呼米制品的专有名词,客家话保留了很多汉族中原地区的古音,“粄”在古书中也写作“䉽、䬳”,自以为和我们常用的“饭”字同源。

客家称为“粄”的食品非常多,常见的随便数数,都有“萝卜粄”,“艾粄”,“捆粄”,”红粄”,“发粄”“甜粄”“粄条汤”“炒粄”等等,实在是每个客家聚居地都有自己的特制粄食,有机会整理一下,再向各位看官汇报

这里先只介绍一下,流行于广东梅州地区的客家小食“老鼠粄”,可别以为这道小食跟真正的老鼠有什么联系,只是因为长长的米粉外形特别向老鼠尾巴,因而得名。

做法用粘米,以冷水浸几小时后,后磨成粉,然后加开水拌揉搓成团,把米粉团子用有孔眼的擦板来擦如锅中形成一根根形状像老鼠尾巴一样的米粉,每一根大约十余公分左右,这种做法和现在西北地区的饸饹的做法还有几分相似呢。台湾地区流行的米苔目就源于这种老鼠粄。

老鼠粄锅中煮熟捞起,加入油盐,葱花,肉碎等,吃起来香口异常。配上枸杞叶汤更是妙。说它是小食是因为,早年客家人多聚居于山区,以勤奋著称,常常是需要干重货的,这种米制品并不耐饥,是不能作为正餐食用的,只是作为早餐或者平时的解馋的小食来吃。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每次回家,我都要吃两大碗猫耳朵;每次回乡,我都要吃许多碗老鼠粄。 猫耳朵,是故乡的一道特色面食,因其形状酷似猫耳得...
    杨二璁阅读 655评论 4 2
  • 窗外下雪了,女人的一家脸上都是笑呵呵的。女人婆婆先行回家在路上看到街坊邻居逢人便说:"我儿媳妇生啦,七斤八两的小子...
    帅成阅读 292评论 0 2
  • 今天我承认自己没有完成一些任务,因为明天要交一份移动商务相关的论文,所以,晚上赶了一晚上也没弄完,自然考研进度就没...
    斑驳_时光阅读 137评论 0 0
  • 1:这节课最重要印象最深刻的三个部分知识 (1)记忆的种类。根据内容分为形象记忆,情绪记忆,情景记忆。按照信息...
    miss疯丫头阅读 267评论 0 0
  • 风、海潮、树影、机场、云层… 飞速地倒退 倒退 倒退 画面的退行 定格在那个七月的早晨 阳光打在老屋的墙壁上 一块...
    水中刀_阅读 236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