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仅有惰性,也有惯性,其外在反映便是安宁于现状,满足于自己。当外力推动我们改变目前状态时,生物的本能会产生反抗性和厌恶感。
一、
我刚毕业时,在机关从事文字工作,遇到一位特别严格的直接领导。言谈举止一有疏漏便是劈头盖脸一顿批,丝毫不留情面。他说,机关工作讲求的就是严谨,腿要勤,眼要亮,嘴要紧。特别是在写材料上更是堪称刁钻。记得有次安排我写一份2千字的事迹材料。我找来之前的模板,改了改,润了一下色,交了过去。结果他拿起来,翻了一下,瞄了一眼,说拿回去改。因为自己确实没有认真地撰写,心里挺虚的,所以很爽快地拿了回来。然后,认认真真地改了一个下午。下班前又拿过去给他看。结果他还是只瞄了一眼,说拿回去重写。虽然憋着一肚子气,但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只好拿回去继续改。如此反复了七次,每次都是只瞄一眼就打回来。第八次再次呈阅的时候,他开始仔细地看,然后带着我一点点的改。我心里正暗自庆幸过关的时候,却万万没有想到这才刚刚是开始。最后,这篇材料整整改了17遍。
改完后,他对我讲,虽然你头点的跟鸡啄米一样,但心里肯定不服气,一篇小材料,至于这么费心巴力地改来改去吗?每年都是走走过场的形式而已,为何还要鸡蛋里挑骨头?我这么做,不是为这篇稿子,而是让你养成一种良好的、严谨的工作习惯。这篇稿子写完,相信你写材料时自身存在的问题,都已经暴露的差不多了,以后只要按照这个套路来,没有写不好的材料。
我嘴里连连称是,心里却骂了他几百遍。至于吗?
但不可否认,自此以后,写材料我算是基本上了套路。每次除了领导意图领会不准要做改动,其他问题基本没有。
后来换了一个领导,为人很宽容。我觉得身上的枷锁一下子卸了下来,人轻松了好多。呈交文件都是一遍过,从来不会细致严格的去过多要求。久而久之,我就懈怠了,养成的好习惯开始慢慢丢掉。材料频频出错,说话也开始不经过大脑。后来竟在同事中留下了一个粗心大意的印象。
直至现在我都在感恩第一任领导的严格。正是因为他的严格,培养了我许多良好的工作习惯和细节品质。
小学时,妈妈对我的学习管的特别严。我觉得很烦,心里经常想,我真的是亲生的吗?妈妈经常说,等你长大了,就明白我的苦心了。现在,长大了,真的明白了——严是爱,慈是害。
二、
最近,王健林、董明珠等知名企业家痛批下属的视频在网上广为流传。他们批评下属丝毫不留情面,甚至有的人称之为痛骂。下属都是战战兢兢,不敢还嘴半句。特别是王健林,句句简单粗暴,但是没有人不服。我想究其原因有三:一是基于问题,实事求是;二是部署清晰,落实不利;三是批评的出发点是为了员工地成长,为了企业地发展。事实也是如此,被王健林董明珠痛骂的下属,随便拎出一个都是独当一面的英才。
前不久有一篇文章在微信朋友圈刷屏,名字是《这封“领导痛批95后下属”的邮件遭疯传,句句扎心》,里面有些话,真的肺腑之言。其中几句是让他珍惜批评的话语。
社会险恶,人心隔肚皮。不夸张的说,你可能不会遇到比我更坦诚的领导了,我要吐槽你的桩桩件件,都是你在今后的职场中很难听到的话。
原因很简单,作为领导,讲出来,会显得很官僚,会影响你们这些心理承受力不够的年轻人的积极性。甚至 90 后 95 后,有的还跟你叛逆(想想就可笑,还以为自己是青春期呢?)。
当我们步入社会后,还有多少人会指出我们的缺点和不足,会毫无私心和保留的批评我们呢?大多都是迎合我们虚荣心的夸赞和表扬。忠言自然逆耳。每个人心里跟明镜一样都明白的道理。但是,我们真的就接受得了严格要求和坦率批评吗?
三、
如果你是即将离开学校步入职场,请记得:
1、越是对你要求严格,挑三拣四,直言不讳直批你缺点和不足的领导,才是真正关爱你的领导,才是真正帮助你成长的领导,才会让你素质不断提升,职场路上越走越远。
2、任何有发展力的公司,是不会给员工以安全感的,只会严格的要求你,激发你的潜能,让你变得更强更大。
如果你是一名领导,请记得:
1、对员工最大的关爱,就是严格要求,强大其能。
2、对公司最大的负责,就是严格要求员工,逼出员工潜能,这样企业才能升腾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