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灯谜品年味承传统
一朵火焰
千门开锁万灯明,
正月中旬动地京。
三百内人连袖舞,
一时天上著词声。
——(唐)张祜《正月十五夜灯》
此诗描写了家家出门,万人空巷,尽情而来,尽兴方归闹上元夜(元宵节)的情景,使上元灯节成为了最有诗意的时刻。
正月十五元宵节,是年的尾声,也是过年的又一个高潮。元宵节的重头戏当然是赏花灯,故而元宵节也称灯节。在赏花灯的过程中,人们逐渐想出许多益趣活动,例如“猜灯谜”。国学大师顾颉刚曾指出,灯谜是民众“智慧的钥匙”。它的寓意与猜解联系着丰富多彩的文化知识,是我国人民训练思维和学习语言的一种巧妙形式。灯谜在我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到了明清时候,“猜灯谜”更是已经成为了元宵节不可缺少的活动。新中国成立后,这种传统文化娱乐形式已经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年味也变得寡淡起来。
逝去的不仅仅只是“猜灯谜”这一传统文化活动。西风渐进,现在的学生,他们不愿意过中国的传统节日,却对洋节推崇备至;天天唱着意境浅显的流行歌曲,却背不出字字珠玑的古诗文;捧着漫画卡通手不释卷,却对古典名著敬而远之。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们有义务有责任传承传统文化,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在教学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时,我就在想:我该设计一些什么活动去跟学生讲“字谜”呢?如何将语文教学和传统文化联系起来?“猜灯谜”这种形式最先闪现在我的脑海中。对于古人元霄节逛灯会、猜灯谜的盛会,我虽不能至,但心向往之,于是我设计了如下活动。
制灯谜
我先布置学生们周末制作了一个灯笼,再精心准备5则灯谜挂在灯笼下方,还准备5份小奖品作为给猜出者的小礼物。
周一上学时,学生们提着自己的灯笼得意洋洋地走进校园,一路引来无数人的侧目与询问,而他们捂着自己的灯谜一脸警惕,生怕“泄露天机”。我将孩子们的灯笼挂在教室里、窗户上。有憨态可掬的动物灯笼,有喜庆的大红灯笼,甚至连孔明灯也被搬出来凑热闹。下面用线垂着或长条形、或笔形、或树叶形的纸笺,正面写着谜面,反面写着出谜人的姓名,要是你猜出了这则谜语,就可以去他/她那儿“索要”奖品。不知哪位有心人,在谜笺下点缀上一片片洁白的羽毛,晃晃悠悠,撩人心思。一阵阵风吹过,谜笺翻飞,“清风不识字,何事乱翻笺”?还是把机会留给这些孩子们吧!
猜灯谜
我们班的窗户上挂满了灯笼之后,路过的外班学生总是趴在窗户上,想从灯笼的缝隙里一探究竟,我班的学生也急切地盼望着活动的开始。好不容易等到了语文课,在我简短的说明之后,学生们聚集在一盏盏花灯下,手执谜笺,念念有词,冥思苦想,得出答案者,撕下谜笺,兑奖品去了,那兴趣劲儿不亚于揭皇榜呢!不得者,只得忍痛放弃,去寻找下一个目标。教室里热闹非凡,让我仿佛窥见了上元灯会的盛况。
也有学生来求助于我,我秉持公正,并不透露答案,还有一个原因是我也一下想不出来。如有个学生让我猜“七品小官不明断——(猜一食品)”,我想了半天想不出个所以然来,正要放弃折磨我那已乱成一锅粥的脑袋时,我突然灵光一现,不就是“芝麻糊”嘛!一问答案,果然!真有“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豁然开朗之感。
当然,活动进行到后面,也会有一些谜语任人想破脑袋也想不出来,有些是出谜人水平太高超了,更多的是这些自创的谜语角度太独特了。记得最后有个谜语是“好大一条臭水沟——(打班上一同学姓名)”,大家都快猜了个遍,才知道是“袁墨洋”,弄得该同学脸都气黑了:“这么有内涵的名字,你整出个臭水沟来,也太损了吧!”不过同学们都觉得还挺形象的。
赛灯谜
班上的活动完毕后,看同学们意犹未尽,我又号召大家选出十个制作得最精美的灯笼,下面各悬挂十条大家认为最好的灯谜,悬挂到教室外的窗户上,供外班的同学竞猜,把这一项活动扩展开来。一时之间,同学们的创作、参与热情高涨,而我们的教室外也人头攒动,好不热闹。后来五(4)班、五(2)班也开展了类似活动,让更多学生了解了“猜灯谜”这一传统文化形式,掀起了一股“猜灯谜”的热潮。
图片内容描述
图片内容描述
灯谜活动,无论是制还是猜,无疑是学生进行语文实践的极好机会和用武之地。因为在灯谜法则中,无论是汉字形变还是音变,抑或是其综合运用,都是在汉字本身上下工夫、做文章,较之于遣词造句的语文实践更具娱乐性,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得到潜移默化的陶冶。充分利用语文课堂这一平台,多多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会使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越来越深厚,对祖国的文字将更加了解,对民族的传统文化更加珍视,并愿意去传承、弘扬开去,这是民族之幸、文化之福。
作者简介:一朵火焰,这是一朵爱阅读、爱写作、爱思考,内心温暖的火焰。湖南省报告文学协会会员,岳阳市作家协会会员,一级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