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0年前我刚刚创业,开早教园的时候,
经常会见到一些发育迟缓的孩子,面对这样孩子的家长。
我对他们是有评判的。总觉得他们没有把孩子教好。
会带着嫌恶的表情面对家长,脸上写满,你怎么把好好的孩子带成这样?!
那时候也因为自己的这样对家长的回应方式得罪过很多客户。
很多家长从我的咨询室出来时常常是绿着脸的。
我潜意识中有很强的自我证明的力量:这孩子的问题明明就是家长的责任。
鲁米说:过去的我很聪明,总想着改变别人,
现在的我很智慧,总想改变自己。
经历了10余年的心灵成长,我渐渐明白了,
一,每个家长都尽了自己的全力来爱孩子
二,每个家长都携带着家族代际传承的模式。
三,这样的家长知道自己的孩子有问题,他是带着很深的羞愧感来求助老师的。
她需要的是共情关注,并不是老师在他的伤口上再撒把盐。
这样的觉察确实经历了很长的时间。
而今年的这个个案让人尤为深刻。
有一位三年前来上过一次《给父母说明书》课程的学员今年因为孩子的问题和我重新联结。
孩子因为厌学,前两年的暑假都寄宿在一位机构校长家中,交了高额的学费,妈妈在网络上买了一些线上课来听,但就是抗拒心灵成长类的工作坊。她说:这个疗愈我根本就不相信。
一开始见到她的对抗,我也觉得很不舒服,不太联系,今年得知孩子已经被医院诊断抑郁症,办理了休学,我再次联结她。
探索这到底是怎么了?
直到这次去上德国家族排列大师亨利博亚的工作坊,为他这段慈悲的话深深的打动,而心中的答案也浮出水面。
知道了为什么家长明明知道自己的问题,却不愿意接受心理帮助。
亨利老师是这样说的:
我当时刚毕业还很年轻,我对心理咨询的工作还没有更多思考。在科隆戒毒中心成立10周年庆祝上我要讲话,我要找一个演讲,是关于助人的议题,我很喜欢尼采,他的许多哲学思想与心理学很接近。
在他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提到:“我看到别人在经受苦难的时候我非常羞愧”。
我看到这句话发现这也是我的感受,我看到别人在苦难当中我有一种羞愧感,
这也让我联想到为什么德国的失业在攀升,因为这些失业者由于失业的状态非常羞愧,他们的羞愧无法表达,他们感觉到自己无法为社会为国家做出贡献,他们失业了内在是有羞愧感的。我们也可以就此感到那些来咨询的案主,他们由于内在的困境而感到非常羞愧的。
还有那些出现状况的孩子的父母,
他们到处寻找建议和帮助,
他们的内心也是非常羞愧的,
这样我就突然能够突然从另外的角度理解他们的困境和议题。
“看到了别人的困境我感觉到羞愧,如果我想要帮助到他我就伤害了他的尊严”
——在看到这句话之前我从来没有意识到原来助人有时会有边界侵犯的行为,
因为这种助人会破坏掉一个人的自我形象和自我概念,如果这个人接受帮助就会降低他的自我内在价值。
从此之后在我助人的时候我不断进行这方面的思考,我们有各种不同,有些人处在困境,
他们受到屈辱,也有些人尽管来咨询但是并不想接受帮助,因为接受帮助会贬低他的自我价值,会让他感觉渺小。
在心理学当中一个词汇,防御,这是非常疯狂的。
那是他剩下的最后的价值,他的一个正向的资源。
我们从这个角度去观察许多心理咨询的理论模式以及我们助人的行为,我们要对其进行审思。
家庭教育指导师是一份助人,侵犯边界的工作。
当我们在热情的想帮助他人的时候,请温柔的对待来访家长的"玻璃心"
我想这就是
每个人都值得被这个世界温柔以待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