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简洁到只剩下快乐。我们这些聪明的大生命却在漫长岁月中寻找痛苦和烦恼。一个听烦市嚣的人,躺在田野上听听虫鸣该是多么幸福,大地的音乐会永无休止。而有谁知道这些永恒之音中的每个音符是多么仓促和短暂。 ——《一个人的村庄》
忘记为什么会买这本书。以前从未看过刘亮程的书,甚至在看这本书之前,这个名字都有些陌生。
但是有时在网上买书就是这样,无意识的链接会把目的扩展开来,好像只是因为网站的暗藏心机的推荐。——我猜是我一气儿订购了几本关于新疆的书的缘故。
我用了两个月断断续续地看完这本书,带着它到飞机场、到异地,到任何我可以看书的地方。
和读过的那么多清新散文不同,《一个人的村庄》以一种深沉的朴实的描述打动了我,让我从最初的不习惯到慢慢体会到每一个细节的非同寻常,让我不由自主放慢了阅读的速度,放下了只想看个故事的念头。
其实有很多故事。只是在黄沙梁这个地方,仿佛时间停止了,仿佛所有的日子都是一日,仿佛在农人们日复一日劳作的时候总有一双眼睛,跟着他们,跟着黄沙梁上空的风,跟着黄沙梁的土地,跟着这个偏僻安静的村子里的所有岁月流转。
怎么会有这样的地方呢,这样安静地像是被世界遗忘的角落,这样可以漫无目的去向任何一个地方的村庄,这样一群只是生活只是劳作的人们?
似乎只有一个人在看着这一切,只有一双眼,从一世看到万世,从一家一户的院墙看到一片广袤的土地,看到一只将死的甲虫是怎样挣扎,看到一群蚂蚁怎样生活,看到跟着农夫的牛羊驴子的追求,看到村庄的每一个角落充满的不同其实相同的生活。
如果不是真的在新疆见过茫茫戈壁中偶然出现在视野中的一片小村庄,我真难以想象这样的生活。
周而复始的生活,可以走向任何一个方向,不能着急,永远在等待,用一些细微的行为改变一直以来不变的天地万物,风一直这样吹过村庄,东边的第一户人家总是更早一些迎来早晨的阳光,西边的第一户人家总是最后一个告别白昼。
只有在偏远辽阔的地方,才会有走着走着便可以睡下的状态,才会有没完没了的对四周原野的探索,才会生出那么多对生命的感悟,才会容许一个人反反复复没完没了地体会村庄里的一切。
也只有在远离之后的回忆中,一切都变得无比生动,夕阳拉长的男人的影子进了家门,女人便开始准备开饭,出门去看,远远的山坡上,男人还在走来……阳光照射下的门洞,进来一个个人,便一次次暗影闪过……那些总是一样方向的风,在风里消失的声音,半夜里的鸟叫,指向家的方向的树枝……那是故土啊,留恋却必须远离的故土。
在漫长的时间里,人能留下什么痕迹?一间废弃的土房,一片荒芜的土地,还是横在路上的倒下的枯枝?
还能保持尊严的老狗也好,一心想着交配的驴子也好,一阵名叫刘二的风也好,还有慢慢与村子的土地融为一体的院墙,一句一句,好像都带着沉甸甸的失落,带着心底深处又热爱又无奈的味道。
在文明的大潮冲击下,一个小小的村庄,不是被遗忘,便是被挟裹着踉踉跄跄跟在时代的后面,跑的不知方向没有终点。
一个人的孤独,一个人的温情与守望,都化成一些句子,一些读起来不容易忘记的句子,深深地风一样在这个村庄里,久久徘徊。
没有都市里的灯红酒绿,没有小浪漫小清新,甚至没有心灵鸡汤一样非要感悟出来的什么道理,刘亮程的这本散文集带着一种不一样的深沉,一种对生命本身的关切,或者也可以说,一种心灵深处的孤独和爱。这么说有些奇怪,但这就是这些文字给我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