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问,父母一直催我早点结婚,可我不想交女朋友,怎么办?有人问,我一见相亲对象就紧张,很在意对方的看法,怎么办?有人问,我老公歇业在家不上班,怎么办?
我回答说,我要是你,我就知道怎么办。
生活中,我们总是执着于去别人那里找方法、要答案,但他人给的方法,不一定适合我们,最多只能借鉴。
譬如,有人说,我很爱计较怎么办?别人告诉我们,不计较不就行了吗?可咱做得到吗?有人问,前男友找我复合,该不该答应呢?答应与否,不是该问我们自己吗?在我们看不清,想不通时,无论别人给什么答案,我们依旧还是老样子,该纠结还纠结,该痛苦还痛苦。
《道德经》讲,重为轻根,静为躁君。遇到困惑、问题时,先让自己静下来,在此基础上,多学习,多体悟,待到有一天,看到书上的某句话,听到他人的一个故事,突然间灵光乍现,明白了一个道理,悟到了一层真谛,增长了一些智慧,此时,答案现前,方法自来。
失恋了,茶饭不思,夜不能寐,问别人怎么办?如何走出来?别人告诉我们,要放下。有用吗?说一千次,道一万遍,我们还是放不下。直到有一天,我们哭也哭够了,闹也闹够了,突然想往前走,去迎接新生活时,不用任何人劝,我们自己就放下了。所以,人生在世,除了自己,没有人能真正解决我们的问题。
如此说来,碰到问题时,我们一个人静心体悟便可,无需他人的帮助?
当然需要!只不过,我们不是追着别人要答案、找方法,而是多看看他人的问题,多听听他人的看法,多学习古人的智慧,在其讲解自己的心得体悟时,从中找到共性,得到启发,继而解决自己的问题。
《论语》讲的是孔子与弟子的对话。孔子对子路讲的话,难道仅仅解决子路的问题?这些一问一答都是在为后世表法,如果我们懂得从这些对话中静思体悟,孔子的每一句话,都能解决我们当下很多问题。
所以,高手都善于从他人的问题中,找到打开自己困惑的钥匙。与其苦求他人给方法,不如自己静心学习、体悟,增长智慧,待智慧足够时,我们能想出无数种应对方法。只可惜,世人不懂得向内求,所以,才有那句:抛却自家无尽藏,沿门托钵效贫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