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爱情,一段记忆,在最爱的古镇,留下我们曾经相爱过的证据。
最初知道西塘是在很多年前,在大学同学的空间相册偶然看到,那时感觉和乌镇很像,却又不同。可那时总是对乌镇更加向往,所以大学毕业旅行去了乌镇。直到多年后去过西塘,才知道西塘和乌镇的不同究竟在哪里。
我们当时是从上海汽车站乘车到的西塘,到了之后坐了黄包车,前往预订好的住处。西塘有很多特色客栈,很干净,很有格调。因为是淡季,价格不贵,当时我入住的是名字叫上善若水的主题客栈,里面有个小庭院,楼上楼下有几间主题套房。有老式木屋,有现代洋房。记得因为受不了木屋的气味,即使也很想体验传统古镇居民的住宿环境,可我还是选择了偏现代的房间,它有个很好听的名字,“蝶恋花”。当然每一间主题套房都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我们这间住起来,除了网速不太理想,其他都很好,老板也很热情周到。午后或者晚上可以在小庭院里坐坐,喝喝茶拍拍照。庭院里夜晚的灯光很美,只不过冬天太冷,不宜久待。也因为这家客栈位置比较靠里面,也相对很安静。反正西塘也不大,住哪里,游玩都很方便。如果有去西塘的朋友,住在这家客栈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说起初见西塘的感觉,就是古朴,古朴中又隐含着浪漫。乌镇的浪漫略显繁华和嘈杂,西塘的浪漫很安静。也因为这份安静而显得更加深沉富有意蕴。
在自己年少还没有机会外出旅行时,是戴望舒的雨巷和郑愁予的错误勾起了我对于江南古镇的向往,那是一种埋藏在心底的少女情怀。所以不管是去乌镇还是西塘,我总是抱有一种好奇的心理。想看看是不是真的有如同戴望舒笔下的雨巷,自己是否可以成为雨巷中那一位他人眼里忧愁的姑娘。又或者想感受青石板路的古老与苍凉,想象和寻觅着是否有嗒嗒的马蹄从上面经过的痕迹,又猜想它是否惊扰了哪位姑娘的美丽心事。
在西塘的第一顿饭也是晚饭,我们是在一家叫作梦里水乡的餐馆吃的。名字很好听,里面的菜味道也很好,除了一些特色菜,我还喝了西塘啤酒。临河的餐馆,当时我们坐楼上,靠窗,在等饭间隙,还可以顺便欣赏西塘的夜景。不知道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就是如果去对了一个地方,发现接下来的所以遇见,不管是人、事、物都是恰如其分的。
在西塘,我就有过很强烈的这种感受,总是那么碰巧的在不经意间和美好撞了满怀。
第一天也因为旅途奔波有些累,我们沿着河岸随便走走,就回去休息,准备养足精神,欣赏西塘第二天的清晨。一路上,我看到有各种起着文艺又温暖名字的小店,还经过热闹的酒吧街。那里面的分贝真不是我这种喜欢安静的人可以受得了的,几乎匆匆而过,撇了眼里面和自己大概永远不会有交集的灯红酒绿,以及舞池中,活力四射的男男女女。
早上,在客栈对面的一家小店吃了西塘特色早餐,价格很实惠,所以我们就尽情点了很多,吃的特别饱。西塘的清晨很美,因为天气比较冷,早上雾气还没散,云雾缭绕的,呈现出很有意境的朦胧美。一路遇见了,用棒槌洗衣服的妇女,拾荒的老人,嘻戏的孩子,写生的年轻人,拿单反专心摄影的大叔……
总之旅途中仿佛更容易看见人们对生活和自然的热爱。
一上午,我们走走停停,逛逛拍拍。手机里不知不觉攒了很多照片。
吃了午饭回去睡了午觉,傍晚时分,我们又开始在西塘游荡,继续发现西塘的美好。吃了烤猪蹄,逛了西塘小吃街,吃了一些特色小吃,在一家珠宝店买了串西塘珍珠手链,名字叫情有独钟。放了河灯,我们还在河灯上写了祝愿的话,又在猫的天空之城逛了逛,买了些好看书签和咖啡。后来我们选择了一家离住宿很近的酒吧喝酒。它也有个很美好的名字,叫“这儿”。里面有驻唱歌手,唱着轻缓的民谣,让人不知不觉间就会很放松。酒吧布置也很好,价格不高,我们一人点了杯鸡尾酒,人均70。这比其他比较有名气的酒吧便宜很多。酒吧人不多,很安静,除了歌声,几乎没人说话。我很享受这样的安静,觉得遇见“这儿”又是一件在西塘很美丽的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