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教孩子学会感恩?
01
感恩是成本最低却最能感受美好的事
近日读到一则新闻:
深圳一女生大学毕业后,因家庭无力为其买房买车而对父母恶语相向。
称父母为人渣、垃圾、贱人。并振振有词道:我明明是一个好学生,却被他们毁了。
每次听闻这种消息,除了愤怒,更多的是痛心。
为教出这种像飞鸟一样不知感恩的孩子的父母痛心。
从养育人的角度讲,一个小孩子,父母从小不悉心教给他宽厚为人的道理,长大后就会变成蛮横戾气的人。
但即使这样,父母还是不能把他一棍子打死。
因为孔子说:不教而杀为之虐。教孩子是父母的天职。不教或教坏,最后的苦果只好自己饮恨品味。也为文中的女孩痛心。
感恩是一件成本最低却最能感受美好的事。
感恩之人比被感恩之人在身心方面的收获要丰厚地多。可是她却没有什么机会学习和体会。
人生困在怨和恨的囚笼里。那些射向父母的恶语最终都会弹回自己的身上,力道加倍,承受的痛苦更深。
就像父母发脾气骂小孩,最后懊恼悔恨的是自己一样。
02
感恩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课程
教会孩子感恩是生命中很重要的课程。但若是教错了,便得不偿失。
很多父母也觉得感恩很好,就用强行灌输的方法。逼那些连话都还说不清楚的孩子一定要说谢谢两个字。
就像很多父母同样喜欢逼小孩把手里的玩具无私地给别的小朋友玩,把这个过程称为分享教育是同一种套路。
连我的玩具和别人的玩具都分不清楚,连自己玩具的所有权都不能被保证的孩子,哪里学得会真诚的分享,被逼无奈而已。
感恩也一样,如果连春风细雨般的拳拳感动和与人为善的豁然舒服都没有体验到的人,又怎么能从内心深处学会真正的感恩呢,徒有其表而已。
内心没有谢意的人,说再多句谢谢又有什么用呢?
感动才会触发内心的感恩
多年前,读过作家梁晓声的一篇小说。讲的是从前有个闭塞的村庄里遗落下一个孤儿。
村里人一商量决定合力抚养他。http://www.chinamaofa.com
本来是人间有大爱的故事。可是在抚养的过程中,味道渐渐变了。
村里的人总是以孤儿的恩人自居,总是对自己施舍过的一碗饭,一瓢水念念不忘,要求孤儿回报。
孤儿长大成人后,不能擅自决定自己的职业,也不能主宰自己的婚恋,全要听从村里百家再生父母的指手画脚,否则就是忘恩负义。
这时的孤儿对村里人全然没有了感恩,一心想着逃离,甚至宁可没有人赐予过他这份深重的恩情。
有心为善,虽善不赏。怀着取得补偿,要求回报的心态做善事,即使真的帮助了别人,别人也很难真心感恩。
我们教孩子也是如此,不是为了获得感谢,才施以善行。善行的土壤只消静心等待自然会开出感动的花朵。
而只有体会到感动的心灵才会真正感恩。
获得爱的人才能真正学会感恩
回想自己的成长过程。
能让我们刻骨铭心,感到无以回报恩情的,不是那些对你恨铁不成钢,羞辱过,唾弃过你的人,而一定是那些包容你,原谅你,鼓励你,无条件爱你的人。
我十岁的时候在外婆家。有一天,外婆在厨房里忙成一团,添佐料的时候发现白糖用完了。
就嘱咐我去一家需要走十几分钟路程的小店买。反复说了几遍:要绵白糖,不是白砂糖。
小女孩自然搞不太清楚绵白糖和白砂糖,一路记着。
可是到了店门口,看见那些嘻嘻哈哈的妇女,一紧张还是把两种糖搞混了:绵白糖买成白砂糖。
回到家,外婆接过糖一看。没有说什么。她熄了煤气,一手拿糖,一手拉着我往小店赶。
小店的妇女知道外婆来意,很不高兴,觑着眼看我,嘀嘀咕咕说:都这么大个人了,连这点都说不清楚。又不是我们搞错了。换什么换。
外婆一句也没说我。把两种糖都买了。一袋自己拿着,另一袋让我拿着,继续拉着我往家赶。
这件很小很小的事,却像刻在主宰我记忆的海马回里,成为生命的一部分。仿佛日后的决定或情感变成这一部分的延续和回顾。
我深深感谢我的外婆,在我犯错误的时候,她没有指责我,说教我,跟着外人一起数落我,而是拉着我,陪着我,多买一袋糖默默告诉我。
人和人之所以会如此不同,是因为有的人,海马回里留下了苛责,他学会的是怨恨;有的人,海马回里留下了包容,谅解和爱,他就学会了感恩。
有一天我也变成了老师和母亲,总是能格外理解那些偶尔搞不清楚状况的孩子,愿意不声不响地等待他们,宽容地朝他们笑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