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应不应该考公务员

“混吃等死” “一眼望到头的生活” “没出息的人才会回老家考公务员” 巴拉巴拉。。

在网上,这些词都被用来形容以公务员为首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内工作的人。我不否认此类职业的稳定性,但绝不是表面上的这么简单。

首先,我们看看重庆市2018年上半年招考数据统计:缴费73683人,招录1190人。即平均1一个岗位有62人竞争。假如你要考公务员,那么会有跟你同等的61人来竞争,这61个人并不是大街上随机拉出来的,而是经过高考,通过全日制本科教育,读了四年大学,跟你同一水平的人。

再看看2018年新录用选调生统计,总共招录552人,硕士及以上文化程度217人,占比39.3%;“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专业毕业生类152人;清华北大13人。这些人是相当牛逼的。

则,能考上公务员的年轻人,大概率是同辈人中相对比较优秀的那一部分,不是什么人想考就考得上。

用金融市场做类比,考公务员就像是买国债,自主创业就是买创业板块,打工就是买公司股票。公务员稳定,待遇随国运持续上升,但速度慢;创业成功收益高,但风险也大,的确可以咸鱼翻身,但也可以落入万劫不复;去公司打工也就相当于买这个公司的股票,公司发展得好,能赚,发展不好,就亏。

投资职业的筹码只有一种:时间。不管贫穷还是富裕,不管生病还是健康,时间对每个人是公平的。你选择了一种职业,时间就花在它上面,这些时间花了就是花了,不能储存也不能用在别处。

人生是不可逆的,职业选择也是不可逆的,度过也就成了生命的一部分。这个时候,很多年轻人都会迷茫,即想去北上广找机会,又担心成为城市发展建设中的炮灰。心情可以理解,建议也应该有。

这里需要考虑一个很重要的因素:风险。

何为风险,风险即波动,波动幅度大则风险大。稳定的职业风险小,旱涝保收,自主创业风险大,饱的饱死,饿的饿死。

所以选择的时候应当考虑风险承受能力。即容错能力。

创业是摸着石头过河,需要不断试错,这个试错成本你能否承担?

我一个表哥,父母是生意人,大学毕业后家里给50万自己创业,结果不仅没赚到钱,还因为品牌问题被拘留。最后家里人出面跑动,放人出来,总结教训再创业。现在每年有40多万收入,而且也合法合规。

试想如果他生在一般工人家庭,或许也能借到50万去创业,但是一旦犯错,其成本又能否接受?

则,人生容错能力高,可以尝试风险大收益大的东西。容错能力差,选稳一点的。

当然也有很多特例,不过我依然认为这个世界是由大概率事件组成的。

2018-09-21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