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读了曹林的评论《对金鼻子剽窃奖不必有民族主义情绪》,试着表示对文章的结构进行分析。
曹林的这篇评论以中国制造商包揽德国2019年“金鼻子剽窃奖”前十名这一新闻事件为评论对象。
评论首先交代了新闻事件的背景,近日,中国制造商包揽德国2019年“金鼻子剽窃奖”前十名,这让许多人非常不爽,曹林给这类人贴上了标签:爱听“美国吓尿了”“日本哭晕了”“欧洲沉默了”“印度眼红了”的人,这些标签非常有喜感,也恰如其分。在这一段中,曹林不忘加上德国评奖方强调并非有意为之,并且涉及多国,但中国网民还是质疑评比是不是特别针对中国。
接下来曹林引述网民义愤填膺的评论,如网友吐槽德国是剽窃的鼻祖,还有人称是道德审判的闹剧。
第三段曹林引出观点:我倒觉得没必要这么愤怒,咱们有时候真的太介意外国人的看法,太把外国人的眼光和评价当回事。在这一段中,曹林用“好”“坏”两个方面加以论述,“外国人或外国媒体夸几句,有人觉得自己非常了不起,真厉害了,真离世界第一不远了,成最大赢家了。外国人批评几句,立刻暴跳如雷,动辄带着“整个国家受到侮辱”的受迫害心态,带着受辱的愤怒去反击。整天盯着外媒外人的评价,寻找滋养民族虚荣的赞扬,或寻找“坏人”。
曹林还引用了有些外国奖项就利用某些国人的这种心理,当成生意,或者骗中国企业的钱,或消费国人的名族主义情绪,比如一些设计大奖。
曹林要大家不要对外人外媒的评价太在意,不要用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去解读,但他提醒相比这些,更应该重视国人去外国购买马桶这一现象,评论在这里进行转折,将目光转向了问题的实质,通过认识自己的不足,加大创新,改变过去海外代工厂的低端形象,打造自主的品牌形象,这种方式叫做 新品牌计划,然后用给其定义,不是贴牌而是深度赋能,然后举例加以进行丰富其内容,如海外考拉工厂,严选,需求端和生产端的信息流。然后评论找出当前的病症不在于质量和创新。此时评论又回到剽窃金奖,得了这个奖怎么办,网民说的一些理由是不是就是剽窃的理由,此时提出不可取的观点,最后强调终极解决办法:提升品牌形象,最后再谈如何提高品牌形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