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肯锡教我的思考武器——从逻辑思考到真正解决问题》

                                                                         文章编号 003  2017.7.24   BY刘寻

前言

不要烦恼要思考

烦恼是以“找不出答案”为前提“假装思考”

思考是以“能够找出答案”为前提,有建设性的真正思考

一句话推荐:在这本书中,作者直击思考的本质,系统地讲解了成功解决问题、创造有价值成果的思考模式——议题思考、假说思考、成果思考、信息思考,即面对问题慢一点动手,先查明、确定议题,组建故事线与连环图,并依次着手处理,找出问题的答案,将成果整理为论文或报告,最后把有效信息传达给别人。

作者提示:

解决问题之前,要先找到好问题

知道越多越聪明?其实知道太多会变笨。

纠结能提供多少页资料,不如思考究竟有没有答案

还在拼工作时间最长?交出有价值的成果才是赢家!

导论

生产力=输出/输入=成果/投入的劳力和时间,若想提高生产力,就得删减劳力和时间但交出相同的成果,或以相同的劳力和时间产出更多的成果。

冷静思考:对于专业工作者而言,所谓的有价值的工作是什么?

作者指出,有价值的工作是由两条轴构成,第一条轴是“议题度”——在目前的情况下,找出该问题的答案的必要性有多高;第二条轴是“解答质”——对于该议题度,目前可以提供明确答案的程度。

千万不能被解答难易度或处理难易度这些因素所左右,一定要从议题度高的问题开始。

几个概念:

“工薪族”是指以时间为计算基础领薪水的人,其含义与劳动者很相似。

“企业人”其本意是指经营者、管理者或掌舵者。就算有考勤管理,但其本质上不是以劳动时间为基础,而是基于对管理活动与日常商业活动的输出(成果)责任为基础,并以此获得评价。

“专业人士”是指通过专门训练而获得相关技能,并负责人运用该技能提供特定价值,从特定顾客处获得报酬的人。


一、议题思考解决问题之前,先查明问题

1.1查明议题

在工作或研究经验尚浅的时候,不建议一个人进行查明议题的红花酢,经验不足不知道为了要证明自己想传达需要做哪些分析或验证,但若缺少具有说服力的实际验证方法,一切就都毫无意义。

1.2试拟假说

把准备彻底执行的议题与假说写在智商,或将计算机文件转化为文字。看似简单,转化成语言时,一时语塞讲不出来的地方,就表示没有找到议题所在,换句话说,就是还没提出假说就直接着手的结果。

1.3好议题三要素

属于本质性的选项;含有深入的假说,可以找到答案

从个人专属智囊团获取支持,查明问题方向,搜集恰当信息,五步确定高品质议题。

1.4知道过头

对某一领域的一切都了如指掌的人,要产生新的智慧是极为困难的,因为手边所拥有的知识几乎超越了所有想法。

1.5确定议题的五个方法

删减变量——像这样将与问题相关的要素,通过限定对象或按群组分类的方法加以删减,真正的议题通常就因此而变得清楚可见。

可视化

从最终情形倒推

反复问“so what?”(所以呢?)可以以团队的力量一起用头脑风暴的方法进行较好。

思考极端的实例


二、假说思考

1、分解议题,确定课题全貌及处理次序,设立假说,组建故事线,制作连环图,将你的思想实体化。

分解议题的模板:“WHERE\WHAT\HOW”,缺乏模板就“倒推”,试着从“最重想要的”开始思考。

2、在分析和验证都还没完成时,就要以“假设提出的假说都是正确的”为前提制作故事线。先思考究竟是以什么样的顺序为主轴,可以让人认同自己所说的内退,甚至被感动、产生认同,并根据分解后的议题确实地组建这样的故事线。

故事线的两个模板:并列的“为什么”,一个是“空、雨、伞”(确认课题、深掘课题、做出结论)

3、以“想要获得什么样的分析结果”为起点制作分析意向。必须以“验证故事线的各个假说(即次要议题)”,必须获得什么样的数据的观点大胆进行设计。如果在现实中无法获得数据的话也没有意义,所以思考时需要顾及运用哪些方法可以获得该数据,这也是绘制连环图的意义之一。

4、所谓分析就是进行比较,分析有一个共通点,就是公平地互相比较,找出其中的差异。在分析中,找到适合的“比较轴”将成为关键。“要做定性分析还是定量分析呢?”该以什么样的轴比较什么和什么呢?以什么方式进行条件的区分呢?思考这些项目才是分析设计的本质

5、定量分析的三个模板

比较、构成、变化。由原因与结果思考“轴”,思考在“原因端”比较什么,在“结果端”比较什么。

6、从知觉的特征看到分析的本质

“全有或皆无定律”,临界值是属于“具有输入意义的界限”,人脑只能认知那些“异质或不连续的差别”,还不如说对我们的头脑而言,比较是能够真正提高认知的方法。所以如果连续使用相同形式的表格或图形,从第二张之后我们的认知能力会大幅降低。

通过在相同的基准下看见相异的地方,信息与信息间容易产生联结,就会促进理解。优异的联结力量更强。


三、成果思考

着手进行实际分析,明确所需答案的界限,多渠道、结构化整合有用信息,交出有价值的成果。

四、信息思考

掌握流程,推敲故事线与图表,整理成论文和报告准备电梯演讲,30秒精确传达工作信息。

1、三个确认程序:确认逻辑结构、设计流程、准备“电梯演讲”

2、优异的图表标准——具备依循议题的信息;(论据部分)向纵向及横向的扩展应具有意义;论据支持信息

3、为满足优秀图标,要对应开展的三项工作:彻底落实“一图表一信息”原则、推敲纵向与横向的比较轴、统一信息与分析的表达。

4、“15秒法则”——人们就是在这十几秒的时间判断“要不要仔细读这份资料的”,也就是说,第一眼没有把握好,那个图标也等于无。

最后,作者忠告我们:不要去学习各种复杂的思考工具和方法,只要熟练应用这种“从议题开始”的思维方式,就可以事半功倍地解决问题,高效率地完成工作,交出有价值的成果。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