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准备CFA一级考试,眼看着大考临至,我却毫无复习之心,以各种事由为借口无限期的拖着自己的学习计划,每天晚上睡觉前信心满满的告诉自己,明天我一定要完成某某单元的复习,然而,第二天开始,我依然过着跟前一天一样的生活,周而复始,不仅计划毫无进展,心中的麻木也代替了焦虑,我开始怀疑自己为什么会这样?真的是因为自己懒嘛?那为什么我每天都能6点半起床毫无睡意?这个问题困扰了我好久,我开始尝试阅读相关的心理学文章,试图发现一些已被证实的行之有效的建议,嘿,真的有了些进展。
作家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一书中提出著名的“一万小时定律”: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这个不难理解,和我们的古语“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如出一辙。一万小时,按每天3小时,每年365天计算,那就是九年有余,那么问题来了,如何持续不断的坚持这一万个小时?于是作者又紧接着提出了一个我认为特别有意思的概念“刻意练习”,并做了具体的解释。其中有一条让我恍然大悟------持续获得有效的反馈。通俗一点来说,如果我们今天学了一个新知识,课后习题我们都做对了,那么一定程度上就说明我们学的不错,明天就可以继续今天的学习方法,这个就是有效及时的反馈。对于一个体操运动员,一个动作做得好与不好,最好有教练随时指出,这样本人就能够随时了解练习结果,及时做出调整。看不到结果的体操练习等于没有练习:如果只是应付了事,结果不但不会变好,而且会对好坏不再关心。在某种程度上,刻意练习是以错误为中心的练习。练习者必须建立起对错误的极度敏感,一旦发现自己错了会感到非常不舒服,一直练习到改正为止。其实自己最开始学习CFA的时候也还坚持的不错,觉得自己听的也很懂,每天也都按计划执行,可是我缺失了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持续有效的反馈。不管是及时做题检验或是朋友或者老师的及时督促,我都没有,所以我便慢慢不在意自己学习的质量,一味追求速度却没有注重学习质量。同时,一群互相监督的考友也是一个很有效的方式,通过沟通对标,我们更容易知道的不足,进而调整。
学习的过程是一个闭环,缺失哪一部分都会让我们的进程和结果受到影响。不以应用为目的的学习都是浪费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