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图说过一句话:教育非他,乃心灵的转向。对这句话我有点儿迷茫,向哪儿转?怎样转?
曾记得缑校长对新入职教师的讲过家长的心声:学校啊!我今天交给你一个聪明伶俐的孩子,你明天将还我怎样一个少年?再嚼这句话让自己不由得陷入深思中。作为一个母亲,同样有着这样的心声,有着这样的期盼。把孩子送进学校大门,交到老师手里,同时也交了自己所有的期望,总想着他能被老师“宠着、爱着”,就像在家里一样;也总想着他能在老师的教育下健康成长成才。作为一名老师,我有着太多的难言。家长朋友们把老师想象的太“神化”了,总想着交给老师就万事大吉了,就可以什么都不用管不用问了,且交给老师就要一定“好”。这看着像一对矛盾体。
看着那孩子呆呆的模样,我既心痛又无奈。遇见他这样子,我实属无招儿。从第一次看见他,第一感觉他有点儿“与众不同”,他要比别的孩子成熟的多。在其他孩子还稚声稚气的缠着老师时,他却能够看着老师的脸色说话。他说的话做的事儿不知道什么原因,总是让我感到隐隐的“别扭”。我知道,作为一名老师,不能戴着“有色眼镜”看学生。可是,每次他的“犯事儿”都印证了我心里那不愿说出来的“猜测”。当第一次与其家长沟通时,才知道这是一个苦命的孩子。于他便更多了份儿耐心爱心。我想唤醒他,我想“激活”他。最初也的确有点儿效果,跟他爷爷交待,一定要……可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有时候我真想着要放弃,念着自己又不是神,不可能把每个孩子都培养的如此那班般的优秀,我只要尽我所能即可。但,课堂上我不可能忽视他的存在,我也不容他像一个局外人一般。可是,我怎么都走不进他的心里,解不了他的“心结”。就在我面前他“依然”的“哄我”,就算在阳光下,他依然想着法子遮掩。我有时候甚至都怀疑自己是一个错误。就这样反反复复的牵绊着而又让我纠结着。
教育这件事,从来都不能顺其自然;也没有哪一种能力,是天赋使然。所有孩子的成才,背后几乎都有细心、精心、耐心的家长在默默支撑着。孩子有一个“好”的生活环境,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才可能顺利成长为一个健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