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拿大的医疗体系,移民机构会告诉你“全民健保,看病免费”,老移民会告诉你“虽然免费,但你等不起,小病熬成大毛病”,很多人会告诉你“加拿大看病真麻烦,什么都要预约”……那么,加拿大医疗到底是好是坏?
硬币有两面,一句话定论复杂又庞大的国家医疗体系更是不可能、不客观。再加上个体就医的体验、经历不同,一传十、十传百,优点缺点便不知不觉在传声的过程中被放大了。
在介绍加拿大医疗体系和分享自己就诊经历之前,我想先分享一些心态上的东西,或者更有助于我们全面且客观看待医疗系统的好坏。
《世界卫生统计2018》数据显示,加拿大人均预期寿命82.8岁,而我国目前是76.4岁,比加拿大少6.4年,对寿命长度而言,这是并不小的差距。可以再看一下美国,人均预期寿命78.5岁,日本则以高达84.2岁位列第一。从“人均预期寿命”这一点看,你不能否认加拿大医疗体系为本国在全球排名靠前的数据创造上提供了巨大的保障。
抱怨看病流程繁琐,需要各种预约,多半也是从习惯了中国极其便捷的就诊环境中来到加拿大的同胞们。没有对比便没有“伤害"。看到那些令人心寒的医闹事件,听闻成绩最好的学生已少有人再选择医学院,其实最大的损失是病患群体,而人这辈子谁还没个小病小灾?全世界没有几个国家的人民能像咱们一样,能够自己选择一个国家里最顶级的医院就诊,只是可能需要半夜排队、甚至排几天队;不怕排队,或者找个黄牛,你就可以挂上最顶级的专家号,而也许你那点小毛病其实完全能够在当地的一家三甲医院就可得到很好的治疗。
在国外就医,千万别比较,想想当地老百姓,从祖上开始接受的就是这种医疗体系服务。好比在国外消费,你要件件换成人民币,除了奢侈品以外,大部分物价会让你觉得“实在太贵“。所以,在外旅行,千万别看到欧元美元就换算成人民币。同样,就医也别比较。入乡随俗是最好的让你不被“看病”折腾的方法。
心态上梳理好以后,我们再来了解下如何在加拿大看个头疼脑热的常见疾病。
我们通常会接触到两个概念,即诊所(Clinic)和医院(Hospital)。对应诊所,有一个“家庭医生”的概念,和电视里演的那种从小到大都在他那里看病的情况基本差不多。你所有就医档案,甚至后面去医院专科看病的情况,也都会反馈到他那里。全加3700万人口,大约450万人是没有家庭医生的。对新移民来讲,等上个两三年甚至更久才能拥有一个家庭医生,很寻常。我们家就是在来了四年以后才拥有的家庭医生,还不是在社区医疗服务中心排队轮侯到的,而是在新居附近的诊所就医时,多嘴问了一句医生是否还有可能收我们,捡到了好运气。
家庭医生的便捷之处在于,日常小毛病可以预约就诊,比如周几的几点时间段。时间久了,他熟悉你的情况,更容易对症下药,因为彼此熟悉,病人也更容易信任医生。没有家庭医生也不是什么严重的事情,每个地区都会有无需预约的诊所(Walk-in Clinic),辛苦点的地方在于类似国内起早拿号。例如,诊所7点半开门,你如果想早些看医生,可能6点钟就得排在诊所门口。
诊所里的医生有些像全科,不管是小感冒还是你觉得身体哪里不舒服,都会在他这里先把个脉。
不像中国,你觉得骨头痛,可能直接去医院挂个骨科的号,皮肤过敏直接去挂皮肤科。在加拿大,如果没有诊所医生开单子,你连医院专科的门都进不去。虽然麻烦了些,但这种方式我倒认为更科学。骨头痛就一定要挂骨科吗?我们挂什么科,没人告诉,完全凭自己哪里痛找哪科的盲人摸象。诊所的医生作为专业人士,他不仅仅像我们一样,只看到“骨头痛”这一个病症,他会更多了解你的周边信息,再根据专业判断,把你分配到医院对应的专科检查。
咳嗽太久担心演变成肺炎,诊所医生会开一个拍片检查的单子,病人凭着单子去专门的放射中心拍片。放射中心和诊所是独立的两家主体,一个社区通常会有好几家诊所,但只有一个反射中心。拍片的结果会自动发到诊所医生那里,医生再根据情况看有没必要联系你,继续后面的检查或开药。
加拿大是医药分离国家,就是说,只要不是严重到住院,诊所和医院医生只负责看病和开药单,病人拿着药单可以满大街任意一家药房买药。关于吃的剂量、注意事项等,则有药房配药的药剂师届时详细解释给你,而不是医生。
诊所就是看些日常小病,真到伤筋动骨的大毛病,还是会落到医院的专科。诊所基本上也是朝九晚五,有不少诊所还会有一天休息不开门。遇到大半夜或休息日感冒发烧怎么办?只能选择医院急诊。说是“急”诊,如果挂号时被预诊病情级别普通,就做好至少四五小时等待的准备吧。挂上号,护士会根据病情缓急,给你对应颜色的手环。当然,每家医院的具体流程有所不同,我也经历过手环颜色统一的情况。以我所在城市的儿童妇幼保健医院为例,挂号以后等待十几分钟到一两小时不等,会首先被叫到预诊室,护士在这里完成基础的病情询问,并现场输入系统。同时,给病人量血压、温度等。之后,会经历更长时间的等待,才是医生来检查。
我家小朋友发烧超过三天,带到妇幼保健院。护士预诊以后,认为有必要再验血和验尿,我才想是出于病人都是小朋友的人性化考虑,所以验血并不需要小病人们去类似国内的采血台,而是有护士和一名护工直接到诊室。他们不仅会直接告诉小朋友每一步要做什么,而且还会和你聊动画片、开开玩笑,帮助小朋友缓解紧张的情绪。护工的作用就是在旁边协助,避免小朋友乱动或者被扎针的时候跳脚。验尿之前,护士还会给你一条毛巾,方便病人清洁。
所以,在医生真正开始和你面对面之前,他其实已经拿到了所有的数据。再会理循常规给你检查和问诊,并最终给出一个治疗方案。加拿大是高税收高福利,全民健保。这一套医院的就诊下来,只要一张居民医疗卡,全部免费。要付的费用,是药房买药。如果购买额外商业保险,无论个人或者单位集体参保,在买药的费用上也由保险承担走了不少的部分。
除了诊所(Clinic)和医院(Hospital)以外,非常实用但又容易被华人忽视的免费医疗服务,是各个地区免费健康咨询热线,接线员全部都是注册护士,热线全年无休24小时接通。
孩子流鼻血、高烧、小磕破等,都可以在这里得到专业建议,如果热线里的护士认为病情严重,需要去医院,他们则会将病人信息录入大医疗系统。当你去医院挂号时,通常会被问到,是否拨打过热线,挂号的工作人员则会在系统里超找对应信息。
简单来说,心态放好,莫急莫躁,信任医护人员(他们可不是你花钱买服务的服务生,而是极其受尊敬的高度专业人士),在加拿大看病,并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