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种红菱下种藕》书评
“状元岙,有个曹阿狗,田种九亩九分九厘九毫九丝九,爹,杀猪吊酒,娘,上绷落绣,买得个娄,上种红菱下种藕,田塍沿里下毛豆,河勘边里种杨柳……”
随着公公唱腔有了板眼,人们才醒过来,轻松地笑了。
这本书上洗着一张孩儿脸。
翻开小学四五年级写的日记,一个假期写读书笔记,练字帖,外加20天日记上头,差不多就是这样的往事。没去过江南水乡,但八九岁的时候,都是那样的小姑娘,那样的思路想法,总觉得,落在谁身上,都是一样的往后走,就觉得好像确实是自己的故事,也许梦里见过,那样的镇子里,走了一遍那样的故事。
这是一本让人不怎么期待主角往后是什么样的书本,人们怀有无限的热忱和柔情,去怀念去理解一样的阅读,既然是割裂以后了多年的成长后的回忆,开头和结尾也就始终无所谓了。小姑娘寄居在别人家里,但是并不是悲剧和可怜。她只是有一点不在自己家里的外人的苦恼,袖着手小心翼翼的情绪。这个家里有温和静默的儿媳妇,有明亮的女儿,最寻常欢畅的水乡,朝出夕阳
她讲你一定会懂的故事。小姑娘还没长开的样子,泛不出美丑的年纪,欣欣喜的摆弄自己的新衣服,头发扎两个双髻,姿势端庄的去赴宴,等到了一天的热闹好看完了,夕阳往下,头发也毛躁了,换上圆领T衫,像是哀愁的尾音。你也知道这个小姑娘为什么实在喜欢那张藤圈椅,她整个人陷在里面,就觉得很安全。
黑色的瓦楞,石板路上的小闺女,下弦月亮,王安忆不吝于描写这些景致,好像是重要的情节,或者是一个说了就让人魂牵梦萦的美人,说不完,听不够。田埂上一方整好的秧板,农人正在落谷,公公人老了,撑不住房子的人气,总也显些古老朴实的怅惘。一番落拓,桃花源的生活图景。她说什么蝉鸣吃掉的脚步声,年纪小的时候,都这么觉得。石板长巷,这就显出她的精深来。
这个书里有她很深重的悲剧,硫磺味的水,孩子上学校里要带着自己家的水去蒸饭,凄切到这么一个状况,上进也跟不着城里的摩登的落寞,但是江南该有的美貌逼现出来,孩子踢踢踏踏的过了桥,一定程度上减缓了它的锐度和紧张,“视野里便不那么空寂,趋向繁荣”,桃花源一样。
均衡,平稳,有节律。她讲桃花源的故事,讲的很动人。人人都是讲究礼数的人,公公写信,就要先问安好,再训导齐家室的品性,她能写人骨气端正的气质,讲尊严和美的古君子品质,山有扶苏,隰有荷华,和尚经书无字,未写尽画残荷气相的老友,又无限低徊在孩子的柔婉情意里。
啊对,小姑娘——蒋芽儿说,秧宝宝本名是叫夏静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