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一进公婆家,婆婆第一句话:“你多会回来的?”这个“你”,是我老公-老张!哈哈!
老张是这块泥土中生长出来的,早已学会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周日晚上。”
“那你怎么不打电话告一声?知道不知道你爹妈担心你了?”婆婆声音大了些,显得义愤填膺。
“你也实在不像话!回来也不过来一趟看看。”公公缓缓加入。
外来物种的我,其实也已经适应了这块盐碱地,心里纳罕着,脸上从容着。
“周六上午打的电话告你们在临汾工作,也告了你们周日晚上回去。离这么近,担心什么?”老张说。
“你不知道?儿行千里母担忧!”婆婆更加愤怒,气尤壮也。
啊?担心不会给儿子打个电话问问吗?对啊!他们家从来没有父母给子女打电话的传统,需得子女主动请示汇报。没错,即使0202年了,有些东西永远不会变。
“周一单位回来汇总工作,昨天今天家里安柜子。这不5点多安完,收拾完我就过来了。”老张依旧想通过解释解决问题。
“你这两天不上厕所?上厕所的时间也给我们打了电话了!”婆婆姓常,果然常有理。老张负隅顽抗,实在不明智。
“跟前的不打电话,在意大利的也不打电话,你们父子俩真是可以!”婆婆继续发弹。子弹已从步枪射程飞跃成洲际导弹--我儿子,她孙子在意大利。
儿子在意大利的房间信号不太好,周六时跑到外面给在婆婆跟前的二姐打了微信电话,但因为当时公婆大人在吃饭,姑姑告他一会再打。第二次打过去,姑姑说太热家里没开窗,移动网络信号不行,完了她给儿子打过去。儿子在外边站了十几分钟,实在热,于是告我给姑姑打电话说一会打过来,结果一直没打。
心疼儿子,我赶紧给二姐打过电话去,“二姐,家里不行你让咱爸咱妈到阳台接一下电话,阳台上信号应该可以吧!”二姐压低声音,“咱家这两个老的你又不是不知道,他们是给你到阳台接电话的?”
无语了,那怎么办?有时差,吃饭时不行。天热,开窗让信号好些不行。是长辈,不能屈尊到信号好些的阳台。
“二姐,孩儿还在外面等着呢。你跟我定个时间再让他打电话?”
“你先让他回家!别热着!”二姐也心疼侄子。
“妈,周末你孙子给你打电话你咋不接?”我问婆婆,笑语嫣然。
“他给你二姐打电话,又没给我的手机打。”哇塞!这样也可以。
“是啊!二姐手机才有微信电话,你的没有啊!”我也陷入套路试图解释。
“我不知道,你二姐说浪费她的流量了。”婆婆理直气壮。那边二姐撇着嘴开始唉声叹气。
回家路上,我和老张总结他们家的交流模式--指责,质问。或许换种语言,是我要被关心,我要被爱。
婆婆家庭内部的结构捆绑的特别紧密并且极度依赖这种关系。子女家里事无巨细要和婆婆汇报,婆婆家里的事也事无巨细跟另外两个大姑子汇报(包括二姐说了什么做了什么)。复杂!纠缠!
作为过度依赖者,婆婆觉得自己是不完整的、虚弱的,所以常常处在焦虑之中,总是试图和家里的每一个人保持紧密联系,害怕自己被疏离、被抛弃。并且用“作”,在家庭情感中使性子、绕弯子期待子女们能关注和爱护自己。不断试探,不断考验。以期验证“我在你们心里究竟有多重要”!
指责,是操控而不得的愤怒。当老张没有早请示晚汇报,没有在婆婆期待的时间做她所期待的事。于是,婆婆大人就陷入指责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