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会利 焦点讲师班五期 洛阳 坚持分享第896天《初十五学习笔记》2019.04.22
继续梳理初级十五期第二次课程的收获:
1、规则是用来破坏的。看到这句话,是不是觉得很矛盾?不是一直在强调规则一旦制定,尽量不要随意打破吗?是的,没错,规则在制定的过程中就要尽量严谨,定下来不要随便乱改变,双方也要尽量遵守。无论是在家庭里面的家庭共约,还是学校里面的校规校纪,都有一定的严肃性,所以制定了就是要遵守的。但是反过来说,时间在变,情况在变,制定规则的时候还会有一些考虑不到的因素等等,所以没有一成不变的适用于任何时候的规则,规则本身也不一定在什么情况下都适用。国家的法律尚且需要更改以便符合社会的发展,更何况家庭规则的制定呢,此时此刻,此情此景之下适用的规则,换个情况可能就需要更改,所以调整也是规则制定的一部分。只是这个调整不能随随便便的就调整了,也不能父母单方说了就行了,而是要和规则的制定一样,经双方共同商议,通过之后再进行修改,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规则的改变也是很神圣的事情。
2、弥补短板的思想,在某些方面是非常适用的,比如在工程机械中,可能某一方面的一个改良,就可以让整个机器的性能大大提升,就像木桶一样,补齐短板就可以盛放更多的水。但是对人的发展和成长来说,就没有这么容易和简单了。我们都知道,一个人的精力和时间都是非常有限的,所以如果要各方面都做得非常好,是很难很难的,也是很少人能够做到的。在这种情况下,要学会给自己减压,降低标准吧,不求事事完美,只求尽心尽力即可,在某些重要的必要的事情上做好就行了,其他方面做到一般就可以了,做自己能做的事情,而不要方方面面要求太高,发挥自己的长处,一方面深挖即可,这样才能更加专注,也才不会活得太累!
同时,弥补短板的思想,也会让我们对身边的人要求太高,特别是对于亲近的人,我们会抱有很高的期望,于是就会导致我们看到对方的都是做得不够好的不到位的地方,就算某些方面对方做的很好了,我们也会“视而不见”,因为我们的关注点不在那里。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当我们光顾着盯着对方的不足的时候,自然也没精力把目光投放在对方做的好的方面。于是,我们拼命希望对方做得更好一些,再好一些,表现出来的就是不停地告诉对方应该怎么做,比如父母在孩子面前不断地提醒和唠叨。但是对方会有什么感受呢?对方会觉得,父母这么要求我是为我好,希望我变得更优秀,还是更多的会感受到被否定,被看不见,被不断增加负担呢?很多人就算从道理上明白父母是为自己好,但是从感情上来说,从感受上来说,也不会太喜欢这样的方式吧!
3、传统的思维模式比较关注问题的发生和问题本身,所以家长经常会对孩子说不要怎样怎样,比如“不要睡那么晚”“不要老玩手机”“不要把家里弄得乱七八糟”……说多了孩子就会特别生气,觉得自己总在被告知这不能做,那不该做,甚至哪句话说的不够准确的时候,孩子会很恼火的反驳“我怎么就老玩手机了?”
焦点则是把问题看做孩子成长的契机 。比如说孩子出现一些小问题,那是对父母的一种提醒,可能是提醒家长多关心一下他,也可能是提醒家长给他一些空间等等,这个时候,如果家长能够接收到这种提醒,并且加以重视的话,可能孩子的问题就能得到很好的改善;相反,如果孩子已经用这些症状提醒家长了,家长依然注意不到,反而认为孩子出现这些问题很烦,对孩子更加严厉压制等等,那么孩子有可能就会出现更大的问题,如果家长还意识不到,那么结局可能就会严重到不可收拾……
不是因为有希望才坚持,而是因为坚持了才有希望,关注改变,关注未来想要的和现在能做到的,然后坚守规则去做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