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世界第九大未解之谜 ,叫做:“我跟你妈同时掉水里了,你先救谁”。
女同学该不该问这个问题,我们今天先不聊,只说怎么回答。这个问题很久远了,最早可以追溯到1936年,戏剧大师曹禺,就是写《雷雨》的那个人,在另一部戏《原野》里面,首次提出这个问题。这么多年,无数的兄弟们前仆后继,给我们留下了很多用鲜血写就的答案:
“先救老妈”,或者“先救女友”,这种是送命的,基本没人选。
也有情商捉急,回答:“我不会游泳”或者“救离得近的”,这就是典型求生欲低的。
当然也有一些假装浪漫的,比如说:“我跳下去陪你们”。
也有很巧妙的:“我妈就知道你会问这个问题,她上星期刚去学了游泳,她说她救你”。当然,我们知道,这种基本混不过去。
老路见过的最智慧的答案,是这样的:
女生问:“先救谁?”男生说:“走,我们去学游泳。”女生说:“我问你先救谁,我学游泳我要你干什么?”男生说:“我必须得让你学会游泳,以后咱儿子的女朋友问他,女朋友和老妈掉水里救谁,要是那个傻小子,没救你,怎么办?”
为什么这个回答,如此智慧?女朋友问这个问题,有一个大的预设前提,就是把女朋友和老妈这两个角色对立起来,有你没我,非此即彼。这个回答的精妙之处,就是把女朋友和老妈这两个角色重新捏在一起,现在你是女朋友,将来你就是老妈,此,就是彼。
类似于这种跳脱非此即彼的沟通方式,有一个专业的名词,叫做“第三选择”。
“第三选择”是管理大师史蒂芬·柯维提出来的,号称是能解决职场、家庭、社会中所有问题的一种关键思维。
美国有四个神奇的老头,思想成就非常了不起,并驾齐驱:卡内基、德鲁克、韦尔奇,第四个老头,就是史蒂芬·柯维。他被《时代周刊》评为美国有史以来最有影响力的25人之一,除了这本《第三选择》,他还写过一本更有名的,叫做《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销量仅次于《圣经》。
那到底什么是第三选择呢?
面对任何问题,大家惯用的第一选择就是按照“我”的方式,第二选择就是按照“你”的方式。冲突点往往就在于,到底是你的选项比较好,还是我的。因此,不论选择哪一方,都会有人觉得受伤或牺牲。史蒂芬·柯维就认为,这时不妨考虑第三选择:超越“你的”或“我的”方式,设法找到更高明、更好的方法,让双方都能从冲突中找到一条出路,称之为“第三选择”(The 3rd Alternative)。
这本书让我想起,自己小的时候总喜欢问,“这个人是好人还是坏人”。长大了才明白:小孩的世界才非黑即白,成年人的世界永远有第三种选择。
你应该也发现了,其实这个“第三选择”,有点像双赢思维的意思。但是“双赢”这个词,听起来容易,做起来特别难。那有什么具体的方法呢?还是,老路给你两个建议:
第一,拆穿零和。表面看起来是你赢他就输,实际上未必如此,探求双方背后真实的需求,拆穿零和游戏。
第二,移花接木。别陷在第一和第二里做选择题,跳出来,转移矛盾,移花接木,你永远有第三选择。
假设,你想加薪,你老板不想给你加。学了今天的第三选择,想想看,你可以怎么做呢?最后,祝所有的女同学,都能有个好婆婆,所有的男同学,老妈都会游泳。
第17课 最好的倾听,是首先学会倾听自己
温馨提示:本课程文字内容仅为重点知识,完整内容务必收听音频哦~
- END -
——琳琳书,整理!
愿我们都成为会游泳的妈妈[偷笑][偷笑][偷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