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部分是《宁向东的管理学课》的导论部分,把管理学解释为破局的智慧还是让人耳目一新的,然后围绕着破局的概念,带领大家建立对管理学的基本认识。
1.破局的智慧
破局中的“局”就是指的各种资源关系的总和,公司内部的局就是各种资源以及人力的分配问题。大量的管理工作就是权衡,权衡各种利弊。管理学是一个分析、权衡和决策的学问,分析、权衡和选择的目的就是破局而出。因此首先要有清晰的目标,有了目标才能围绕目标开展分析、权衡和决策等后续的管理工作。所有的管理工具和招法都是双刃剑,没有一劳永逸的方法,只有基于当下的现实情况做出尽量合理的选择。
【我的思考】其实人生选择未尝不是这样,所有的选择都是在各种利弊中权衡,上什么样的学校、学什么专业、找什么样的工作、和什么样的人谈恋爱、维持怎样的婚姻和家庭关系,所有的选择都有两面性。我们有没有办法相对科学的来思考这些问题呢?有没有这样的工具呢?
首先想到的是富兰克林对比法。据说富兰克林每次在做重要决定时,都会取出一张白纸,中央划一条线;然后在线的左方列出此事的优点,线的右方列出此事的缺点,接着分多次在不同的时段去思考完善,不断比较利弊得失,最后完成决定。我曾经尝试着使用这种方法,并且给每个选项设定不同的权重,但可能由于自己思考的深度有限,效果不是太好。但也算是可以做个参考,至少朝尽量量化的方向前进了一步。
此外我还想到两种可能的思考方向:
(1)跳出自我角色状态,以旁观者的视角来重新审视这件事;
(2)跳出当前的时间限制,以未来的眼光来看待当前的选项。
我想角色和时间两个角度的思考会对我们做出正确的选择提供一些帮助。
2.科学管理
所谓的科学管理,其实就是在生产效率上的破局。早期通过管理,让人适应机器,因此产生了生产线、流水线。后来出现的制度管理,其实延续的生产线管理的逻辑。每一个参与者只需要知道他的工作内容,集中精力于一个点,好处是效率提高了,坏处是丧失了目标感,不清楚自己工作内容对全局的作用,工作枯燥而没有成就感。这就是早期管理的局的两面。
【我的思考】我现在所在团队遇到的问题,主要是效率不高。对于我们这种设计团队,我考虑过按照工业生产线的逻辑组织标准化的设计流程,曾经以为这是提高效率的方向,但现在我对此比较存疑,思考的不够清晰。我开始理解管理的问题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很多情况下不是一个方面做好就能解决的,可能不存在一刀下去就完全解决的办法。希望今后对这个课程的学习思考能找到一些好的方法,综合解决这个问题。
3.顺势而为
宁向东强调了顺势而为的思想,其中“势”就是指各种机会,要善于借势。掌握最佳行动时机是一项重要技能。不同的情况可分别考虑采用不同的策略,可做领头羊,也可做追随者。
【我的思考】当代社会发展不断提速,快速变化意味着机会更多,但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如何成为一个有准备的人,这个问题虽然没有正确答案。但我想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边疆,接受新的思想,了解社会的新变化,可以提高成为有准备的人的可能性吧。
4.涟漪效益
费孝通先生把中国人的社会关系比作一种“涟漪效应”,这种关系文化无处不在。这是现实情况,但并非毫无价值,我们要去适应和利用它。组织中应尽量通过业绩文化,对冲掉一部分关系文化。
【我的思考】组织中的关系文化不可避免,这是现实,首先必须接受这个现实。接受后思考有没有利用这种关系文化的可能性,比如项目组的组建,除了能力外是否也应该考虑组员之间的关系,这有利于项目组内部团结。同时进行的几个重大项目的负责人,可分别选择有竞争关系的骨干,有意识的强调项目组之间的竞争比较意识,可能会提高积极性,更有助于项目的推进。业绩文化确实是团队中需要不断强调的,但我们现在对业绩的考核相对比较模糊,怎么样能实现业绩的量化也是摆在面前的一个难题。
(这是我的学习笔记+过程中一点思考,写于180320,180413进行补充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