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石岭是皖南山区石台县大演乡的一个普通村庄,四周群山环抱,林海莽莽,云雾缭绕,一个典型的山坞旮旯,悠远而又清净。如果不是当地人推荐,山外人是很难知道的。笔者出于对古村落,尤其是对从未开发的古村落特别地喜欢,立马激起浓厚的兴趣。
白石岭村,初建于明洪武四年,大约1371年,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据说是由白崖峭壁和山岭纵横而得名。坐落在两山之间的武溪河边,地形过于狭窄,建设条件较差。现场体验的我们,明显感觉到古人智慧的巧妙手法,依山就势、因地制宜,用地紧凑、有条不紊。
由于地处偏僻,交通不便,才有了这些相对完整的老房子。之所以能打动我们,除了古朴的老屋和充满生机的植物,更多的是村庄里空间格局,和别具一格的建筑风格。
白石岭村的建筑形式与徽州民居基本相似,通常二进三间,部分二层。多以石为基,木构主体,用杉木竖起的板壁素面,尺度宜人,自然得体。外立面是用青砖砌筑,白石灰粉刷而成;也有直接利用块石、卵石和夯土墙,堆砌或干砌后,再做部分外墙粉刷。
这些古建中,最让人惊讶又好奇的是村后一幢古民居,与众不同。造型别致的马头墙,把独有的青砖小瓦、夯土墙和块石墙有机组合,使得墙体厚度尺寸偏大,形态厚重而敦实,成了上方下圆的山墙;墙脚下设置装饰性圆柱墩,与墙的上部压顶檐口、瓦当翘角,一起合成“圆柱马头墙”。
也许是本土房屋建设就地取材的派生,或许是民国期间,受西洋建筑文化的影响。笔者曾多次行走徽州和周边其他区域的古村落,这还是第一次见到。
村里大多数老宅都是高低错落,采用块石、卵石和规则的石板搭配,组成了宽宽窄窄的街巷,上上下下的台阶。浑厚质朴的石墙和曲折蜿蜒的小路,形成了山里独有的特质,给村庄平添了一份神秘与恬静。
整个村里的建筑都是连续变换、跌宕起伏,构成了丰富的空间格局,成为名副其实的山村。 特别是村里的建筑之间,穿插着其中的院落菜园、房前屋后的乔灌树木。虽然老宅荒置,少了生活气息,可这些植物却生机勃勃、绿郁葱葱、茁壮成长,与老墙旧屋相映成趣,形成强烈的反差。实在难得,这些组合画面的瞬间,都成了自己喜欢的钢笔画练习里最好感觉。
站在村后最高处,俯瞰整个白石岭村。二十多幢白墙灰瓦的民居建筑,依山而建,鳞次栉比。错落有致地藏身在山谷之间,掩映于浓荫丛中,山色如黛,村庄古朴宁静。这里没有城市喧嚣,宛若世外桃源般的,在最自然的状态下散发着最原始的古村魅力。
白石岭村古建筑,虽然比不上西递宏村的建筑规模宏大,但有她的最大乡野山村特色,并且是自古以来的纯朴和自然。这些破落凋敝的古建,感觉就像一面锈迹斑斑的古镜,记录着过去,照耀着现在,也折射出未来。每一片瓦,每一块砖,都让人感发幽古之思,唤起人们对古民居的关注。
笔者家乡青阳木镇,也和白石岭一样同属池州泛徽区域,许多恋旧的情结,喜欢古旧的意境,喜欢厚重的味道。这些古建虽有质感上的“旧”,却留着时光的印痕,幸福的味道。
当然,更期盼,也相信:在这深山幽谷里的白石岭村,就像自然生长的一棵兰花,一定会得到更多的精心呵护和培育,渐渐地绽放,散发出缕缕沁人馨香,让古村历久弥新,华丽重生。
七星河畔边画边看,行走悦读建筑大观。钢笔画里醉美答案,感知生活顺其自然。
20221028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