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随着科幻片的影响,尤其是《星际穿越》,再到《流浪地球》,都给人们展现了一种对于地球生存环境的担忧,和对星际空间探索的憧憬。当然,这几年在短视频平台,许多公众号也在做太空方面的科普,铺天盖地的知识席卷而来,让我们或多或少能够加深了一些对于星际、星系甚至深空的了解。
当然,这里面最引人注意也最容易引起人担忧的,就是星际航行中的距离问题。说的直白一些,就是人类能否突破现有技术的限制,能否革新能量的利用形式,来突破空间上的限制,以达到星际航行的目的。这时候,就用到好多公众号甚至是营销号的理论,什么对文明等级进行的划分,好多公众号给出的评级,人目前处于0.75级文明......
说到这里,许多人可能就是付之一笑,或者是对人类发展到更高级文明产生了某种期待。所以,我们看到当下的主流,就是在寻找更加高级的能量,正如许多文章所说,当下最领先的能量研究领域,就是可控核聚变。什么掌握了可控核聚变,人类飞行棋速度能够达到0.75倍光速之类的论调,星际航行的尺度也将被大大缩短。然而,对于这种急于突破所谓核能利用的思维,我有着另一个方向的想法。
其实,我想说的是,文明的进阶需要有一个参考,所以文明的进程推演,就需要在这种参考提供的逻辑之下去进行。我们可以回过头去看看我们的祖先。从原始的晚期智人到后面能够使用简单工具的原始人,经历了多么漫长的岁月。这一时期,人类的生产方式,和对能量的利用,可以说是仅仅比动物好那么一点点。当然,后面的故事我们是知道的,从铁器时代进入蒸汽时代,再到后面的电气化时代,这个过程,看似经历了两次科技革命,然而驱动着这一切发生的,都是化石燃料。无非是蒸汽时代是运用蒸汽推力,而电气时代是运用蒸汽发电产生电力,其本质仍旧是化石燃料的简单燃烧。当然,其他形式的能源,包括我们的电力,蒸汽,其本质还是背后那个考核聚变发光发热的太阳。
所以,人类想进阶文明的话,单纯的去试图掌握可控核聚变,我感觉这有点像没学会走路就想急着跑一样,不能够正确审视自己的当下状况。首先我们看,原始人的能量,就是对太阳能的直接利用,光合作用下的动物和植物,吃了就有了能量。蒸汽时代,人们利用储存太阳能的化石燃料--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等。电气化时代呢,则是用化石燃料驱动产生电力,那么,这就是一种能源形式的迭代。其实我们从这一过程中可以看到,能源的迭代也产生了能源特点的进步。电能所爆发出的能量,无论是精细度,可操控性,远远比化石燃料要好很多。所以,我就在思考,人类下一个主流能源形式,会不会是在电气化的基础上又进一步迭代,那么,一味地去掌握可控核聚变,是不是有南辕北辙的效果。比如我们看,在星际中航行,燃料用尽的旅行者一号,只能是随着惯性继续运动,倘若这时候能够利用微弱的太阳能,或者其他形式的能量,是不是就能实现长久的旅行。
而且,反观人类现在所处的地球,一个纯电动汽车的续航尚且无法搞定,又何谈更高级的能量形式被发明出来呢?所以,依我看,现在的人类,应该踏踏实实的把这些所谓科技革命的成果运用到民用生活的日常,并且要留意各种形式的能源创新,毕竟在现有的生存环境之下,我们搞不定的东西还不胜枚举,那么,想冲出太阳系,就更是天方夜谭。而今,各种互联网公司又在搞所谓元宇宙的东西,反而是把人类往信息化、虚拟化的一个死胡同去引导。这又与能源的革新南辕北辙。
当然,本人的知识水平有限,大咖大佬可以畅所欲言,批评指正文中涉及的专业知识之处。以上内容,不过是本人基于多年对于天文的爱好,对于人类未来的一点小小的担忧和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