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有一天在微博热搜上看到了一个新闻,模特Naomi割腕了。Naomi?天使之路?割腕?当时看到几张图,图中的女子伤心、难过且绝望。
打开手机百度了一下,《天使之路》是一档中国维密模特选拔真人秀节目,也是维密在全球首次以真人秀的形式选拔超模。
噢!是一个模特选秀节目,Naomi这档节目中的一个模特。参加这个节目的人都会通过这档节目聚集一些相应的名气,最终成功的也会去到梦寐的维密秀。
网上报道Naomi割腕的原因在于跟男友分手了,对于作为一个“男友狗”的她来说,这看似是一件很难接受的事,我却觉得这还不足以成为她割腕的理由。
翻了翻底下的评论,Naomi虽然在这段关系里完全是个“男友狗”,但本身却是个洒脱的人,看她分手后的发的微博,她说,恋爱是过程,而不是结果,爱的时候要全心全意,不爱了便洒脱放手,她不后悔把最好的年华给了Alrocco,因为他造就了现在我们更喜欢的她。
真正让她割腕的原因是来自这个网络世界,网友的舆论,“键盘侠”的“黑料”,让她这个90后的小姑娘身心都遭受到了难以接受的伤害,网上的那些留言已超出她的承受范围,所以她才选择了这种极端的方式向“键盘侠”证明。
从网上曝光的照片看,Naomi手腕上的伤口清晰可见,医生也正在为她缝针。她的闺蜜最终也因看不下去而在网上痛斥网络暴力。
她说:从她分手后就开始受到网络暴力,她一张嘴,而你们千千万万嘴。她用最大的善意看这个世界,你们就这个态度对她吗?你们让她感受到这个世界最大的恶意!
不知从何时起,网络言论的自由,造就了一大波的“键盘侠”们,他们最喜欢干的事就是坐在屏幕前方,敲打着他们手里的键盘,输入几句话甚至是几个字,就能把你带入舆论的中心点,任他“狂风暴雨”向你袭来,这一切与他们无关;他们似乎从来也不在意事实的真相如何?只顾凭借自己的主观感觉站在自己的道德面指责他人。
以真实性而论的某乎近几年也是慢慢变了原来的味道,翻看最多的回答模式基本全是匿名,匿名发表的言论点赞人数可达上千人。回答的内容大致都是我的一个朋友或者一个亲戚或者是自己以前做过的行业或者怎样,说的可信度是越来越真,越来越高,无形之中也带偏了很多人的判断。
想起以前看过的一部电影,《搜索》。叶蓝秋是一名都市白领,由于某次早晨坐公交未给老人让座,被人拍下发到网上,从而引发蝴蝶效应般的网络暴力,最后被逼到生活的死角。在这个信息技术的发展和透明化下,网络成了最大的言论自由地,不论真假。
网络上有关叶蓝秋的各种爆料铺天盖地的袭来,不论走到哪儿都有人在背后指指点点,生活,工作都受到了影响。公司的同事也是各种的疏离,谣传她跟谁谁有一腿才有现在的地位,最后选择从楼顶跳下。结局是被人发现诊断书后真相才大白于世,那些网友们才知道事情的真相。
就连剧中懵懂不谙世事的杨佳琪从一开始的纯真到最后也变成了一个咄咄逼人的记者,是事情的发展还是成长的必然?
叶蓝秋的心理虽然强大,却也并未完全不受网络的影响,否则她也不会从楼顶跳下。
“键盘侠”们最拿手的是就是让一件小小的事情发酵,从而引发蝴蝶般的效应,最后把你逼到生活的死角。
消息更新越来越快,叶蓝秋的事件也只是一个新的舆论热点,很快人们便会忘记这个人,这件事。每天都会有新的事件替代这件小事,当新的消息出现后,之前的事件很快就会被人们所忘记。
就像10月28号重庆万州公交坠江事件,当消息传出来的时候,网络上的言论是一片倒,所有的人都在责骂女司机。传言公交坠江的最主要原因是因为女司机的逆行,超车然后导致公交坠江。
打开微博,热点已经爆了。随意一条评论都直指女司机的错误,当消息传出女司机被警方控制时,有些人甚至叫好!及时抓住了杀人凶手。当女司机被拍下照片发到网上时,责骂声音更甚了。
高跟鞋,超速驾驶,赶快抓起来。女司机的解释,家属的解释,换不来任何人的相信。真正信她的也只有那个跟她相伴多年的家人了。
然而,当行车记录仪还原事情真相的时候,没有任何人发声了,一片死寂。后来在网上看到部分网友向女司机道歉的时候,家属的选择是不原谅。
我想,若是换作是我的话我也不会选择原谅的。
网络发言的自由让我们越来越随心所欲。只是我们在畅所欲言的同时,是否也会想到,或许在未来的某一天,我们自己也会成为另一个“叶蓝秋”?
文草乙∣与世界讲和
你的点赞和关注,是对我最好的鼓励